中国财政透明的几点见解-国内

截至2023年,已有102个中央部门在本部门网站公开预算。 图为财政部网站“中央预决算公共平台”截图。
#
透明政府是政府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财政透明是透明政府的关键。
2023年,笔者对全国地方政府官员进行了财政透明度在线调查,了解当地公务员的看法。 最终回收有效问卷294份。 这些公务员主要来自广东、山东、贵州、湖北、湖南和江苏等省。 他们的工作单位均匀分布在省、市、区县、街道各级,平均工作年限为8.3年。 #
虽然这个样本并非来自严格的随机调查,但调查问卷的结果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当地公务员对财政透明度的看法山东财政信息公众网,有助于我们了解财政透明度的实践。 下面,我们根据近期对政府公务员的深度访谈以及我们对财政透明度研究的理解,谈谈对中国财政透明度的一些见解。
财政信息:从国家秘密到公开披露 #
财政透明是指政府最大限度地全面、详细、可靠、及时地向公众通报政府收支情况,让公众了解政府活动的真实成本和收益。 #
中国政府部门长期以来将金融信息视为国家秘密,很少向公众披露相关信息。 为顺应现代财政民主决策的潮流,响应建立廉洁高效的服务型政府的要求,近年来,各级政府开始积极推动财政透明并逐步“普及”。他们对社会的“账本”。 #
早期的财政体制改革为中国推进财政透明度奠定了基础。 中国于2002年正式加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通用数据披露体系(GDDS),随后于2003年4月制定了《中国GDDS工作规则》,承诺逐步实现按照国际标准披露金融信息。 2007年国务院批准并于次年施行的《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明确了地方政府公开政府信息的职责,规定公民有权向政府申请公开政府信息。 作为第一部规范政府信息公开的国家法规,该条例确立了“公开为原则、不公开为例外”的原则,落实了公民的知情权,改变了严格保密政府信息的行政传统。一定程度上保密。 。
#
此后十年,中央带头推动金融信息公开。 #
2009年,审计署向全国人大作出承诺,国务院各部门将在三年内向社会公开本部门预算。 次年,多达 40 个部委向公众公开了其部门预算。
#
2014年颁布的新《预算法》是中国财政透明进程的里程碑。 明确了财政信息公开的主体、内容和期限,明确要求公开政府间转移支付、政府债务、政府机构运行费用等公众关注度较高的信息。 它还规定了政府的法律责任。 #
截至2023年,已有102个中央部门在本部门网站公开了预算,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支出表、一般公共预算“三公”支出表(公务用车、公费娱乐、公务用车)等8个报表。资助出国旅行),内容全面、真实。 反映部门收支和财政拨款收支的总体情况。
同时,财政部门户网站还设立“中央预决算公开平台”进行集中公开,以便社会公众查找、了解、监督。 #
笔者对2023年政府官员的调查结果显示,92%的受访者认为“财政信息公开工作有明确的组织支撑”; 86%的受访者理解“财政信息披露工作有明确的地方支持法规”。但我们也看到了一些不足。例如,只有44%的受访者表示接受过有关财务信息披露的针对性培训,37%的人表示他们不了解相关事项,19%的人表示没有接受过培训。 #
社会力量推动预算公开 #
中国的社会组织和媒体对政府财务公开表现出了更大的热情。 #
深圳市“公共预算观察员志愿者”组织自2006年以来一直致力于推动政府财务信息公开。仅2008年,该组织就向政府部门和地方政府发出了数百份财务信息公开请求。 应单位公开部门预算的要求,2009年10月,广州市财政局在其官方网站上公布了市级114个部门的预算。 预算公布当天,广州市财政局官网浏览量就超过了上一年的总浏览量。
2008年至2014年,财政部受理的金融信息公开申请从17件增加到1362件,社会公众也积极参与金融信息公开申请。 其中,北京一名律师因质疑民航发展基金的征收依据,向财政部申请公开民航发展基金的支出情况。 财政部拒绝了这一请求,声称该信息是机密。 律师随后将此案告上法庭,法庭裁定财政部必须重新考虑披露请求。 #
根据笔者的上述调查,受访者需要回答公众对地方政府财务信息是否有很大需求。 回答选项包括“同意”、“一半”和“不同意”。 其中,46%的受访者表示同意,44%的人表示各半。 此外,多达70%的受访者认同“越来越多的人正在申请财务信息披露”。 #
学术机构也在帮助促进政府财务披露。 自2009年起,上海财经大学公共政策研究中心研究团队连续十年对31个省份的财政透明度进行评估排名,并发布了《中国财政透明度报告》。 清华大学公共经济、金融与治理研究中心课题组自2012年起每年都会发布《中国地方政府财政透明度研究报告》。这些学术性、权威性的财政透明度排名为评价省级和地方政府财政透明度的表现提供了坚实的依据。市政财政透明度。 在一定程度上,它们对地方政府促进财政透明度发挥了监督作用。 它们也引起了媒体、学者和公众的广泛关注。
#
财政透明度面临的挑战
#
向公众披露金融信息并不容易,这种做法在一定程度上违背了行政保密的传统文化。 笔者几年前采访一位在财政部工作的人士时,他也承认:“一些观念传统的政府官员可能认为自己在财务管理上遵守规章制度,不明白为什么要披露财务信息对公众。 “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要求官员改变心态的难度。 #
此外,一些部门的财政决策和执行可能存在“漏洞”,财政透明度可能会暴露其财政不当行为。 因此,财政透明度可能会在政府内部遇到一些阻力。 #
一些政府官员对依靠社会力量推动财政透明度并不乐观。 一位接受采访的官员表示:“政府希望通过披露财务信息来提高政府透明度、打击腐败,这是正确的。但预算实际上相当专业。我对媒体和公众能否充分理解财政预算有疑问。” ” 笔者调查显示,约59%的受访者也认同“公共预算专业性很强,公众很难通过财务披露全面了解预算工作”。 一位接受采访的官员认为,目前缺乏鼓励政府披露财务信息的社会环境。 在笔者的调查中,51%的受访者认为“媒体和公众对政府财务披露表现的批评比认可更重要”。
由于披露可能带来的社会批评,一些地方政府在实施财务信息披露的过程中往往会采用一些规避责任的策略来应对披露要求。 这些策略包括: 推迟发布部门预算; 以财务信息保密为由拒绝向申请人提供相关财务信息的; 一些地方政府和部门也选择“随波逐流”。 例如,一位接受采访的官员表示:“只要财务披露不是太好或太差,我们就是安全的,我们不会引起社会关注,也不会受到媒体和公众的批评。”
财政问责和行政文化 #
财政公开是财政问责的重要组成部分山东财政信息公众网,可以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实现上级对下级的监督。 通过审查和监控财务信息,上级官员可以及时发现不当行为,确保所有财务活动遵守财政纪律。 此外,财政信息披露有助于公众了解政府财政活动的细节。 通过分析现有信息,公众可以监督和批评政府的财政行为。 因此,财政透明度理论上可以增强财政责任并减少政府腐败。 #
在笔者的调查中,受访官员普遍认为财政透明度具有积极作用:约90%的受访者认为财政透明度可以预防腐败,约96%的受访者认为财政透明度可以加强政府内部的财政纪律。
金融信息公开打破了政府对金融信息的垄断。 公民和媒体现在可以获取财政信息,并可以参与监督不当的政府财政活动。 这一转变将进一步强化公众对“透明政府”的需求。 在笔者的调查中,65%的受访者认为“公众和媒体的批评有利于财政透明度”,89%的受访者认为“财政信息公开会让政府对社会更加负责”。 #
政府信息公开的过程正在逐步打破“秘密财政”的传统行政文化。 一些政府官员,特别是发达地区的政府官员,已经意识到公民有权获得金融信息。 在笔者的调查中,96%的受访者承认财政透明的做法促进了开放行政文化的形成。 笔者相信,随着财务透明度的不断发展,更多的官员将会认识到财务公开已是大势所趋。 #
财政信息公开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政府财政行为的规范。 尽管我国财政信息公开尚处于起步阶段,公众掌握的财政信息还相当有限,但信息公开实践也暴露出财政管理活动中一些突出问题。 例如,可能存在一些可疑的支出类别(例如:公共消费)。 这类支出项目通常隐藏在“其他支出”类别中。 持续的社会关注和媒体报道会给政府带来一定的压力,迫使政府重视这些不规范的理财活动,并采取相应的改革和应对措施。 #
财政透明度还为立法机关发挥监督作用提供了机会。 我们的调查发现,65%的受访者认为地方人大对金融监管有积极影响。 特别是2023年全国人民大力推行网上预算监督以来,预算公开的详细程度显着提高,人大代表手头的预算资料也大幅增加。 预算联网可以帮助人大代表更好地了解“政府账本”,进而做出准确判断并行使监督权。 #
财政透明度的新方向
行政体制改革和政策创新将进一步促进中国财政透明度的提高。 其中两项新措施值得讨论。 #
首先,二十年来地方政府不断实施绩效预算改革。 核心理念是支出部门根据支出信息评价支出绩效,根据绩效分配财政资源。 为落实改革,财政部门和支出部门共同制定综合指标,收集信息,衡量和评价支出部门和使用公共资金较多的支出项目的绩效。 2003年,广州市率先实施绩效预算改革。 2023年,绩效预算改革上升为国家战略。 #
从公民参与的角度来看,绩效信息往往比财政信息更容易被公民理解,因为公众是公共服务的客户。 在我们的调查中,大约 76% 的受访者认为财政透明度和绩效预算可以相辅相成。 因此,绩效预算改革将财政透明度、政府支出的效率和效果与公民联系起来,将有效促进财政透明度的发展。
其次,地方政府目前正在各个政策领域积极运用大数据技术,提高地方治理和公共服务质量。 在我们的调查中,80%的受访者认为大数据可以用来促进财务信息披露。 大数据技术可用于财务信息的存储、监管和分析,包括资金流向、预决算对比、绩效评价等。 #
例如,湖南省麻阳县就推出了互联网+监控平台。 该平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收集基层政府部门的所有地方事务信息,并将其分类并向公民公开第一考试网,包括所有支出项目的信息。 公民可以访问该网站或使用其官方应用程序查看所有详细信息。 如果市民发现任何可疑支出,可以直接通过平台举报。 此外,市民还可以通过这个平台轻松搜索到政府提供的各种补贴。 这样的大数据平台将增强公民对政府的信任,有效遏制腐败。 这也展示了利用大数据应用来提高财政透明度和地方治理的潜力。
#
财政透明度是政府透明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的财政透明度已经实践了十多年,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随着实践的进展,财政透明度在地方治理中的作用将变得越来越重要。 #
【本文为香港教育大学亚洲及政策研究系小额资助研究项目(基金编号:04459)的阶段性成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