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网校是美国纳斯达克上市企业欢聚时代(NASDAQ:YY)旗下品牌 |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建筑人才培训合作单位
您现在的位置在: > 职业资格 > 人力资源管理师 > 考试动态 >

识字掠无蟛蜞的俗语典故,你知道几个?

2023-06-11 来源:网络 作者:佚名

客家话,又作潮语,分布于云南省南部沿海的客家地区,经近两千多年的迁徙和融合后产生的一种奇特语族。丰富的历史积淀经过时间的洗礼并且过往一些典故早已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口头谚语,但其中的来源历史又有多少人清楚呢? #

明天小编搜集了一些谚语典故与你们分享一下。

#

认字掠无蟛蜞 #

“识字掠无蟛蜞”是广泛流行于闽南地区的一句谚语。意思是指循规蹈矩、照书行事者反倒干不好事情。 #

“识”字音读“北”,义为辨识。

#

康熙年间,清政府为了赶走郑成功的复明活动,杜绝海上武装力量与沿海市民的联合,推行了悲观的内乡新政——海禁。当初潮州沿海居被内迁五十里。整个韩江三角洲的安乡、澄海、潮州人民,皆在迁徙之列。沿海地带,划地围垦为界,责令迫迁,边民越界出海捕捞者杀。布告出后,识字怕死的不敢越界到海滨谋生;有些不认字的夜晚照样越界,捕了鱼类蟛蜞,卖了钱,勉强度日。那样,认字的似乎吃亏。然后,这句话就这么传开了。

#

庵埠老爷大细目 #

“老爷”即神爷的统称。谚语:庵埠老爷大细目“指对人对事不公平,偏心眼。 #

从前有两个乞丐,都是一条腿“大脚胴”,即患有“象皮腿”之病。它们到处求乞,夜宿宫庙。有一次,乞丐甲在庵埠的双溪神殿里过夜,早上时分,迷蒙间见“老爷”走出来对他说:“弟子一只靴,剖开吊大厅。”天亮起床,正要举起病腿,忽觉病腿散瘀,奇迹般地愈合。他立马把捷报抵达告知乞丐乙。乞丐乙见乞丐甲疾步走来,本觉惊讶,一听内幕,大为欢喜。下午也来到那种神殿吃饭,希望“老爷”又显灵,不过此次神爷说的话却是:“只靴吊在大厅中,徒弟撕开凑成双。”乙吵醒后,认为后肢沉重,一摸才知其实那条好腿也患了病。自此拖着两只僵硬的大脚胴四处乞讨。逢人便骂“庵埠老爷大细目”。久则久之,就作为一句谚语在潮州一带留传开了。 #

过去无店面 #

“过去”在这儿是再向前走的意思。“店铺”指的是旅行者宿歇的酒店。整句的本意是:旅行者们,这儿正是可以安上身业的酒店,再往下走就没有这么的机会了。其形容义是告诉人们作事要抓往眼腾腾的机会,就像东北话说:“过了这村,没有那店。”

#

宋代的陆路交通主要是借助官路。在官路的各个匝道设有驿站,经供官府人员宿歇。但民用的驿站,在泉州口语圆通称为官铺。一般是每十里左右设有一“铺”,故十里路潮语惯称为一铺路。现在仍有不少以铺为名地方,如铁铺、鸟薮铺、马厝铺……等。当乘客奔波赶车至日暮时,总是要找寻宿歇的场所。因此估算路程与安排宿就应当恰当处理,有时遇上僻远地方就不是十里就有店面可就寝,若只顾赶车,有时还会“过去无店面”了。 #

早晨出阵日 #

“半夜出阵日”这个熟语指的是非常意外的喜事忽然驾临。

#

典出汕头出门村的唐伯元。唐伯元是乙未科贡生,官至吏部郎中。民间传说:唐伯元原是天上的文曲星。就在唐吏部出世那夜,他家旁边的机井滚沸了,人们都觉得这是吉祥的象征。显然,晚上之后,黑漆漆的天空突然间彩云朵朵,绿光闪闪,如同昼夜,村人都非常震惊:“半夜出阵日啦!”这时唐身家下一个婴儿,过一会儿,红霞绿光便手动消失了。自此,潮州便有了这个熟语。

#

堵着正弦要 #

“堵着”意为碰彩,有机遇。“堵着正弦要”意指机遇最为重要。 #

从前,某县二伯坐轿时看到两个衙役正边走边争辩。旁边的衙役说:“人就是要有他人来关照,就能长进;倘若没他人关照,俺永远是抬轿的。”后面的衙役她说:“也不尽然关于母亲的俗语,堵着正弦要。”

#

坐在轿中的县官,就是由于受人帮衬,才当上县二伯的,由此他认为上面的衙役说得有理。回到衙门里,县二伯有意要帮助走在上面的衙役,连忙手下人把他找来,给安排一个差事。几天后,县老爷子在衙门里遇见衙役,竟然是走在前面的那一个,不觉非常奇怪,便问:“你焉能在此当差?”轿夫只能如实说:“前日公差找我们二人,说您要找抬轿时走在上面的衙役。但那衙役听了吓了一跳,以为二伯您要谋害哪些,祸事临头,就赶忙说肚痛,不敢来。我就只能随公差来了。哪知一来就给我派了差事。”县二伯听了,若有所悟地说:“还真是堵着正弦要呢!”从此,“堵着正弦要”就在潮州一带留传下去。

#

平安当大赚 #

客家谚语“平安当大赚”是指一个人假如身体健康、家里平安,这么他就得到极好的本钱,不用凶星,也就等于挣钱了。

#

从前有一个人经常早出晚归,辛劳工作,靠自己微薄的收入养活全家。他即无权位又不能赚大钱,生活极其俭朴,买不起大鱼大肉,也喝不了酒,因此经常抱怨命运不好,生活心痛。

#

三天,他到街上买米,遇见过去一旧友的儿子提着一大包东西,愁眉苦脸,面黄肌瘦。他晓得这个同学开着铺子,做着大生意,颇为富裕。近期还据说他又赚了一大笔钱呢,为什么他的女儿如此样貌?然后上前祝福。其实他同学确实生意挺好,但它们的两个儿子都患了绝症,整年都要求医问药,光是买药就花了不少的钱,又把原本健康的母亲也累生病了。却说着说着就哭上去了:“你看又买了这一大包药,药费太贵了,他爸赚的钱都抵不上买药。”这个人听了,心中想:“我虽赚不了大钱,但屋内父亲双全,父亲儿女健康,买得上米,吃得饱饭,经常一家人平平安安地在一起,真是平安当大赚啊!”自此知足常乐,心情也逐渐痛快。 #

“平安当大赚”这一歇后语反映了客家人知足常乐的态度。

#

惜落趁势 #

“惜落趁势”这一句谚语是指怜爱上辈人是一件十分自然的事,而孝顺同辈人,却是极少人就能八面做到。 #

听说,过去韩海边有一个专卖豆粿的男子。老人做的豆粿关于母亲的俗语,非常好吃,很有名气。远近的人都搬到他这儿吃豆粿。不少人吃完后,意犹未止,拿出钱再卖一盘,叨念道:“确实好吃,再卖一点回去给儿子们品尝。”这老人,听了以后心中很不是味道。他本来就是由于母亲不肖,才要自己日夜辛劳。他想瞧瞧究竟有没有人是买给母亲吃的?但从来一个都没碰到。

#

那天,一个饥肠辘辘的人来到了老人的豆粿摊,吃了一盘以后,又再卖了一盘,说:“好吃!买一盘给妈妈吃。”老汉心中一热,问:“阿兄,有没有儿女?”这过客说:“儿子尚小,日子还长,将来吃的机会多着呢。父母操持此生,买一点面食贤惠,不轻率。”老汉一听,立马申明不收这过客一毛钱。过客好些不理解。老人说:“我在这儿卖了半一生豆粿,买回去的都说要买给儿女吃,还没见过买给母亲吃的。这盘豆粿,我白送了。”这过客才幡然英山,对老人说:“惜落乘势,人之常情。”

#

无好家神通外鬼

#

客家谚语“无好家神通外鬼”意指吃里扒外,手指往外拐。这个谚语来始于一个民间传说。

#

相传某乡有一户贫苦人家,生活非常困难,经常缺米断炊,春节过年也只好向人家借一点钱勉强度日。他家的灶神(勾陈公)总认为祭拜的东西太少了,不若大户人家,有肉有菜。然后越想越发怒。某天,阎王要抓一个替兔崽子。刚好这事被灶神获知,他认为报复的机会来了,居然跑去向鬼卒“推荐”自家的主人。可怜那位“家神”不但没有祈求这家人幸福,反倒勾结鬼卒要来害自己人。恰巧灶神的所做所为都为主人梦中据悉,起床后悲愤万分,遂将灶神神位扔出门外,连声骂道:“无好家神通外鬼!” #

责编:admin 返回顶部  打印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友情链接网站声明网站地图广告服务帮助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