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国考行测分模块备考成功宝典(四)

行测分模块备考成功宝典(四)
——常识判断模块 #
文/华图教育 伍景玉
回顾历年国考,常识判断模块在整个行测当中往往会走两个极端,要么就引起大家的充分注意,要么就被大家充分忽略。总体来看,2011年国考新大纲在常识判断模块上的变化是非常显著的,下面,我将从宏观认知、实质内容把握、个性化复习三个层面向大家一一讲解一下常识判断模块的备考方略。
第一,宏观认知
常识判断类题型从整体上看,具有考核的稳定性。通过分析历年国考大纲,我们不难发现,常识判断类题目的表述相对来讲比较简单,但其考察的基本核心一直围绕基本的知识运用能力展开的,只不过在2010年的国考中,把法律排在了常识判断模块的第一位。在2011年的国考大纲中,基本知识的运用能力仍然是常识判断模块的考察重点,其次还有基本能力、基本素质。这三个基本点,是国考中常识判断模块的三个基本调子。
第二,实质内容把握
常识判断在国考的整体趋势上,跟往年质点是一样的,考核的都是基本层面上的知识,比如,我们在平时授课中,经常会提到把常识知识具体化、生活化、形象化。在实质内容把握上,常识判断要求大家在备考时不要去死记硬背知识点,要善于将常识判断的备考考点提升到一个高度上,即捕捉生活中的常识知识,并将其作为常识判断题型的一个量化点。量的积累会促成质的飞跃,在此,华图教育建议大家应当将常识判断模块的复习作为常识习惯的积累来做。比如看世博会,我们就要想到常识判断中的社会文化考点;看到钓鱼岛,我们就要联系到常识判断中有关国家政治和历史等考点。因此可以说,对常识习惯的培养是一个加强自身基本素质、基本知识、基本能力的过程,考生要在平时多注意知识的积累和凝练,以达到一个知识面广、思维缜密、逻辑清晰的目的。 #
第三,个性化复习
从知识的偏重性来说,常识判断模块的导向性非常清晰,即加强考生对国情、社情的了解程度。因此,无论政治、经济、自然、文化,都需要考生通过一个折射点来展开复习面,而这个折射点就是大家的常识积累程度。考生不需要去死记硬背世界最长的河流有多长、某省最高的山脉有多高,只需要在复习时针对自身的知识结构和知识储备进行个性化备考,比如,如果你的历史知识渊博,同时又酷爱旅游,那么你不妨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对法律知识的了解上。
常识判断重在平时。因此,建议大家在个性化复习上把握好国情社情,多了解一些国家大事和重大举措,比如两会、政府工作报道、国家主权、法律层面等,平时多留意、多观察、多思考就可以了。
2011年国考大纲常识判断的特点是变貌不变本,希望大家通过以上的讲解能够对今年的国考大纲有一个整体上的认识,在复习备考时善于捕捉生活中的常识内容,快速提升考试成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