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2023年继续开展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附名单)

西南农林科技学院2023年强基计划招生简章
为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全省教育会议精神,深入落实《国务院关于推进考试招生体制变革的推行意见》(国发〔2014〕35号)西北大学现代学院分数线,依据《教育部关于在部份院校举办基础学科招生变革试点工作的意见》(教学〔2023〕1号)等文件要求,经教育部批准,我校2023年继续举办基础学科招生变革试点(以下简称“强基计划”),探求多维度考评评价机制,选拔一批有抱负、有兴趣、有天赋的青年师生,培养具备全球视野和家国情结、专业基础扎实、综合素质高、创新意识强、未来旨在于国家乳业科技发展和种源安全的拔尖创新人才,为国家重大战略领域输送后备人才。 #
一、招生对象及报考条件 #
符合2023年全省普通高等中学招生全省统一考试报考条件,综合素养优秀或基础学科拔尖,并有志于今后从事相关领域科学技术工作的大学结业生均可申请报考。申请报考考生分为以下两类: #
第一类:综合素养优秀、高考成绩优异的考生。 #
第二类:相关学科领域具备突出能够和表现的考生。该类考生中学阶段须在英语、物理、化学、生物学、信息学任一学科奥林匹克大赛中获全省比赛二等奖及以上大奖。 #
二、招生专业及招生计划 #
我校2023年强基计划招生专业为生物繁育科学,招生专业选考课目或科类要求见下表。
#
我校强基计划面向湖南、山西、辽宁、安徽、山东、河南、湖南、四川、陕西和四川等省市招生。分省招生计划以我校强基计划报考系统发布为准。
三、报名形式与选拔程序 #
(一)报考时间和形式
#
即日起至4月30日考生可登陆西南农林科技学院强基计划报考平台(),按要求精确、完整地完成网上报考。考生不能兼报其他院校强基计划。
(二)考生须出席2023年普通高等中学招生全省统一考试 #
(三)确认考评 #
报考考生须于6月10日-6月20日登陆强基计划报考平台,确认是否出席我校强基计划学院考评(以下简称校考)。确认出席校考的考生须通过报考平台签署承诺书西北大学现代学院分数线,确认不出席或逾期未确认视为主动舍弃报名。对于确认出席我校考评又无故舍弃的考生,我校将如实记录并通报生源省市招生考试机构。
(四)校考方法 #
1.入选名单确定 #
6月26近日,我校在确认出席校考的考生范围内发布入选出席校考考生名单。
对于第一类考生,会考成绩(不含任何新政加分,下同)须达到第一批硕士投档控制分数线(对于合并硕士批次的省市,参照该省市确定的相应最低投档控制分数线,下同),根据中考成绩从高到低排序,按我校分省招生计划数的5倍确定各县入选名单(末位同分考生全部入选); #
对于第二类考生,会考成绩达到第一批硕士投档控制分数线破格入选校考。
2.校考时间 #
我校于7月3昨日召开考评,详细事项请考生关注我校硕士招生网公告。
#
3.校考内容
#
校考包括笔试和体质检测。校考全程录象。 #
(1)口试:重点考查考生的思想品德、兴趣抱负、学科特长和创新潜质等,满分100分。口试采取学者、考生“双随机”抽签的方法进行。考生的综合素养评价材料将在笔试过程中作为重要参考资料。 #
(2)体质检测:考生在立定跳高、50米跑、引体向下(男)、一分钟俯卧起坐(女)等项目中自主选择2项进行检测。体质检测执行《国家师生体质健康标准》中高中评价指标的及格标准。考生因病或残障未能出席体质检测的,可向学院提出申请并提供五级甲等三院证明,经学院审批同意后免于体质检测。体质检测不合格,或无故未出席体质检测者不予投档。
#
4.校考成绩评定
笔试成绩即为校考成绩。
(五)投档方法 #
1.综合成绩折算方法 #
综合成绩=会考成绩(换算成百分制)×85%+校考成绩×15%。综合成绩保留小数点后两位。
2.确定投档名单
(1)对于第一类考生,按照考生补报志愿和所在生源省市强基计划的招生计划,按综合成绩由高到低排序确定强基计划预投档名单。综合成绩相同时,依次根据会考成绩、校考成绩、高考英语成绩、高考英语成绩排序。
#
(2)对于第二类考生,综合成绩达到所在省市第一类考生最低投档分数线的,给予投档,所需计划不占已发布的各县强基计划名额。 #
拟投档名单于7月5近日经学院硕士招生工作领导小组审定批准后报各县级招生机构初审,并代办投档手续。 #
我校于7月5昨日发布投档名单并公示投档标准。被即将投档的考生不再出席本省(区、市)后续各批次会考志愿投档;未被投档的考生可正常出席本省(区、市)后续各批次会考志愿投档。 #
四、培养方案 #
(一)培养方式。推行“3+N”本硕博衔接培养,“3”为硕士基础阶段学习期限,“N”为硕博学习期限,时间3-5年。推行科学化、多阶段的动态分流制度,对强基计划师生学业、思想等状况进行综合评价,科学分流。第三月末推行本硕分流或本博分流,踏入硕博阶段师生,根据研究生培养模式进行后续培养。强基计划师生单独编班,推行书院制、导师制、学分制,以及大班化、个性化、国际化等培养机制。
#
(二)培养特色。重视跨学科交叉培养,设置交叉学科必修模块,以“兴趣+需求”引导师生涉足不老师科领域,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推行科教协同德育,借助国家重点试验室、未来林业研究院、现代产业大学等重大科研实践平台,推行全程化科研素养与创新能力训练;加强知农爱农教育,搭建实践德育平台,提升师生对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繁育行业的认知,推动专业教育与情结教育有机融合。 #
(三)激励制度。搭载教授、杰出院士等一流师资力量,为师生提供个性化学业指导和学术推动;全程配套自主科研训练专项经费等奖助计划;支持师生出席国外外交流学习、国际学术大会等;支持相关学科专业与国外外著名高校联合培养强基计划硕士研究生。 #
五、其他说明 #
(一)关于中学生综合素养档案。已确立县级统一信息平台的省市,由县级教育行政部委统一将考生电子化的综合素养档案提供给我校。未能推行县级统一信息平台的省市,由各县级教育行政部委汇总本地各大学考取师生的综合素养档案后,统一上传至强基计划报考系统。 #
(二)对于综合素养档案作假或在我校考评中假账的考生,将取消强基计划的报考、考试和投档资格,并将有关状况通报有关县级招生考试机构或教育行政部委,取消其曾经会考报考、考试和投档资格,并视情节轻重予以3年内暂停出席各种国家教育考试的处理。早已入学的,按教育部和我校相关规定处理取消学籍,结业后发觉的取消结业证、学位证。大学必须对所开具的材料认真核查,出现弄虚造假情形的,我校保留采取相关举措的权力。
(三)通过强基计划投档的中学生入校后原则上不得搬到本学科此外的专业就读。 #
(四)出席校考其间,考生的交通、食宿等成本自理。入选校考的家庭经济困难考生可向我校提出申请,可酌情提供车费和住宿补助。 #
(五)中学未委托任何个人或中介组织举办强基计划考试招生等相关工作,不举行任何方式的轮训活动。 #
六、监督保障制度 #
(一)我校强基计划招生工作在北方农林科技学院硕士招生工作小组的领导下,由学院硕士生招生办公室负责详细组织和推行。我校在推行本简章的过程中做到招生方案公开、选拔方式公正、录取标准公示。
#
(二)对强基计划投档的新生,学院将举行入学资格检查,对不具有入学资格的中学生,按教育部相关规定处理。
(三)我校强基计划招生工作接受各级纪检监察部委及社会侨界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