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通大学 2024 年本科招生政策发布,打造世界一流本科教

全面放开专业转专业,可以多次转专业,也可以学校医学院之间相互转专业。
图为上海交通大学2024年本科招生新闻发布会 #
2024年,上海交通大学将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个体发展2024二专学校,进一步升级优化本科转专业政策,更加关注学生综合能力、兴趣爱好和个人发展,探索让更多学生充分发挥享受更多机会,充分激发自身潜力,开启学术旅行新篇章。 #
2024年起,上海交通大学将全面放开转专业,更加注重学生的综合能力、兴趣和个人发展考量,充分尊重学生入学后的第二选择机会。任何人都可以申请转专业,并且有多种转专业的机会。学校校区和医学院也可以互相转学。 #
除了转专业外,学校还进一步放开专业限制,多渠道充分满足学生的学业需求。 16个双学士学位项目:通过专业组合,打造理工、经、管、文、医相结合的综合性人才培养模式。在学习期间,如果完成相关学位要求,可以获得两个学位。学生在大二还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和兴趣选择学习第二学科专业,拓展知识领域,使自己成为“复合型”人才。目前已开设涵盖人文社会科学、工学、理学等43个辅修专业。 #
致远荣誉计划拔尖2.0时代,打造特色致远学院
2024年,上海交通大学国家一流学科基地致远学院将进一步升级,打造独特的致远学院荣誉体系。 #
致远学院是国家拔尖人才创新培养示范区。曾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国家教育改革创新特等奖。在教育部“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实施十周年总结评估中获得优异成绩。同时获得两项全球教育创新奖(培养好奇心奖和自然科学学科奖)。致远模式得到了国际高等教育界的高度认可。学院组织了由国内外著名教授组成的教学指导委员会,精心设计了夯实数理基础、促进学科交叉、注重立足未来科技发展能力建设的人才培养方案;聘请世界各地杰出学者为师,授予多位诺贝尔奖获得者。获奖者、图灵奖获得者、知名教授为学生点亮知识的灯塔2024二专学校,引领他们走向科学的殿堂;我们努力为学生提供100%的海外研修机会,让学生进入世界一流大学或研究机构的实验室,跟随世界顶尖科学家进行科研训练,激发学生的创新潜力,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智慧,从“大师”中培育“未来大师”。构建先进的本科生自主科研体系,引导学生自由探索、交叉实践、自主创新;提供全方位学习资源保障,实现100%奖学金覆盖率。十几年来,90%以上的毕业生前往世界一流大学深造,近80%直接攻读博士学位。近50名毕业生成功在世界顶尖大学任教,并成长为世界上最有前途的年轻科学家。 #
2024年,“致远荣誉计划”将大幅升级,包括科学荣誉计划和工程荣誉计划两大计划。科学荣誉课程涵盖数学、物理、天文学、化学、生命科学、计算机科学和生物医学七个方向。其中,计算机科学方向分为ACM班和John 班。工程荣誉课程涵盖了全校所有顶尖工程专业。拔尖计划2.0时代,致远学院将兼容并包,致力于建设具有交大特色的世界一流致远学院,为拔尖创新人才构建交叉、融合、开放、创新的学习生活环境。 #
构建全链条创新体系,打造人工智能领域“黄埔军校”
#
2024年,学校聚焦国家和上海重大发展战略和产业布局,先后成立集成电路学院、心理学院、人工智能学院,更好服务国家战略需求和发展任务上海三大主导产业。其中,人工智能学院由上海交通大学与上海市合作成立,与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国家平台合作,打造“校产教融合平台-产业链”三合一协同体系。创新研究院”连接“0到1”和“1到100”创新链,推动形成“人才推动创新、创新推动产业、产业吸引人才”的良性循环。 2024年首次以人工智能(拔尖精英领航班)为招生专业,从此,交通大学在人工智能(拔尖人才领航班)领域形成了全方位的招生培养格局。人才)、人工智能(卓越人才试点班)、数学-人工智能双学士学位项目招收对人工智能感兴趣的学生。该领域优秀本科生将打造人工智能领域的“黄埔军校”,为新生产力和未来产业发展提供人才和技术创新支撑。
#
上海交通大学在人工智能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方面有着深厚的积累,是国内最早开展人工智能领域人才培养的高校之一。 2023年CS中,上海交通大学计算机和人工智能子类排名全球第三。建成“人工智能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成立“上海交通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面向国家需求,学校致力于成为人工智能基础研究顶尖人才和高端交叉应用人才成长发展的“摇篮”。 #
新的数学-人工智能双学士学位课程, #
让优秀的你变得更加优秀
#
图为上海交通大学招生办公室主任吴超介绍上海交通大学本科招生政策
#
“一个学位证书表明所授予的两个学位。”上海交通大学现有双学士学位试点项目16个,具有覆盖面广、特色鲜明、引导明确的特点。涉及的专业均为学校实力最强或最具特色的专业。所有项目的设计充分考虑学生未来发展的核心需求,具有较强的跨专业互补性。该项目涵盖理工、管理、管理、医学等多种学科交叉,选择性最广。为学术能力和综合素质优秀的拔尖学生提供多元化的成长空间,培养并实现一批有潜力的变革者。塑造人类未来命运的创新型跨职能人才。 #
2024年,上海交通大学将增设数学与应用数学-人工智能双学士学位专业。响应国家“人工智能+”行动号召,致力于服务人工智能领域国家重大发展战略,瞄准国际人工智能最新发展趋势,聚焦人工智能核心基础理论和算法。人工智能,为国家培育新一代人工智能数学机制。从事人工智能技术系统研究和算法研究的数学家和创新复合型人才,具有大模型的高维分析和核心算法能力。该项目依托的数学科学学院和人工智能学院学科基础雄厚、师资力量雄厚、优质课程资源丰富,为人才培养提供了坚实保障。
打造特色行业课程,提升教育增值体验
2024年,多所学院将持续优化人才培养特色,推出多个行业特色班,帮助学生获得更好的教育增值体验。 #
船舶海洋与建筑工程学院新增船舶与海洋工程(强基计划)专业,以船舶与海洋工程系1949届校友、勋章获得者黄旭华命名“旭华班”共和国,并与本科生实行联合培养。弘扬黄旭华科学精神,培养服务国家海洋强国战略需求的高端海洋装备设计制造、海洋资源开发利用、海洋安全与维修等高素质专业人才。 #
材料学院新增材料科学与工程(徐祖耀荣誉班),致力于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创新精神的学术人才。以学术潜力和创新能力为核心,选拔对材料科学充满热情、具有探索精神的优秀学生。培养能够解决国家重大重点领域轻质高强材料、电子信息材料、生物医用材料、清洁能源材料等材料问题的未来科学家和工程师。 #
濮院未来科技学院依托全国首批未来科技学院的努力,新增健康科技专业。它面向人类健康的全生命周期,融合科学、工程、医学等多学科领域,并通过人工智能、大数据、虚拟生物信息学等现实生活技术与知识内容的交叉融合,遗传技术、预防医学、运动转化医学,研究生物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健康因素等对居民健康和预期寿命的影响,探索生命从受孕、生长到衰老的过程。全流程健康法致力于培养未来引领人类健康技术创新的领军人才,引领“全周期主动健康领域技术”向个性化、智能化方向发展。
#
法学院依托教育部涉外法治人才协同培养创新基地和涉外法治人才教育培训基地,新增涉外法治专班在上海的大学里。依托上海的区位优势、交通大学的平台优势和学科优势以及开元法学院强大的师资力量。在此基础上,整合上海交通大学在理、工、经济学、外语等学科的优势资源,依托上海建设五个全球中心的政策定位,本次学习将为学生提供国际化的学习环境。具有家国情怀、熟悉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法的人。善于维护国家利益、勇于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的高素质涉外法律人才。
#
医学院新增临床医学专业(五年制、验光与验光)。以培养临床医学人才为基础,结合附属医院丰富的眼科临床教学资源,在教学计划和课程体系中增加了视光学、验光模块。以及中国工程院院士、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等强大的师资队伍,以新医学学科的建设和发展为契机,努力培养具有扎实基础的复合型、卓越型、创新型视光学医学人才。临床医学基础和专业眼科技能。
#
“SJTU+X”模式持续发力,塑造无限可能的未来
#
在历年招生和培养改革的基础上,今年,上海交通大学继续升级打造“SJTU+X”本科招生和培养模式。 “SJTU”是上海交通大学的英文缩写,每个字母都代表着特定的教育意义。
S代表两个超级计划,即致远荣誉计划和强基计划。 #
J代表Joint,代表联合各学科、各专业实施平台培养的七个实验班。目前,上海交通大学已形成涵盖文、理、工、医七个实验班的规模化培养格局。包括工程实验班、自然科学实验班、理科实验班、经济管理实验班、法学实验班、人文实验班、医学实验班等。 #
T,意思是:二-,代表双学士学位课程和专业。上海交通大学双学士学位试点具有覆盖面广、特色鲜明、引导明确的特点。包括船舶与海洋工程+数学与应用数学、机械国际人才培养试点班+数学与应用数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化学、电子信息(IEEE试点班)+数学与应用数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应用物理、 化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物理+电子科学与技术、农业资源与环境+环境科学与工程、金融+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经济学+数学与应用数学、法学+经济学、预防医学+管理、食品卫生营养+管理、英语-法律、护理-管理,2024年新增数学-人工智能双学士学位。
#
U,即代表上海交通大学各具有特色和优势的本科招生院系。拥有世界排名第一的造船学科、创造了新中国众多第一的机械工程学院、拥有全国最大的电气学科群的电讯学院、具有交通大学特色和院系特色。学院设有电子信息(IEEE试点班)、人工智能(拔尖人才试点班)、(卓越人才试点班)、机械学院(钱学森工程科学试点班)等,理、工、人文、生活、国际化 所有高校都在与时俱进。
#
“X”是指未来将在交通大学学习的学生。无论是学术追求、创新创业,还是素质发展,学校都将利用丰富的资源和强有力的支持,让每一位学生获得最丰富的教育附加值,帮助学生开启无限可能。上海交通大学资源丰富,为学生的发展创造无限可能。想要追求顶尖学术的学生,在交大有顶尖的实验室、世界顶级学术会议的丰富交流、拓宽学术平台的第二专业、拓宽认知边界的选修课和辅修课、通识教育、新生研讨会体验交大知识。浩瀚的海洋。对立志创新创业的学生,??学生创新中心和创业学院将协助其进行创新能力培养和创新孵化。提供“全球创新创业实验室”、“上海创业研究中心”、零湾等多维度、多层次支持。同时,交大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素质培养机会,如大师论坛、励志论坛、创新创业大讲堂、素质训练营等平台;与诺贝尔奖、图灵奖、菲尔兹奖、国家最高科技奖项等大师密切接触;留学、科研、实践、公益等拓展国际视野、提升国际竞争力的机会。 #
上海交通大学培养了大批优秀校友,创造了中国近代发展史上的许多“第一”,如第一艘万吨轮船、第一枚探空火箭等。全国最高荣誉奖获得者中有35人。上海交通大学科学技术奖5名:数学家吴文俊、稀土之父徐光宪、癌症诱导分化之父王振义、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歼八之父顾松芬。上海交通大学在高等教育改革开放中开创了许多先河,声誉和综合实力不断提升。 2024年泰晤士报高等教育排名第43位,QS排名第45位。稳居国内一流大学前列,跻身世界一流大学行列。在最新ESI高校排名中,位列内地高校第三位,CS位列内地高校第二位,普通大学生计算机竞赛指数为A+。 2024年公布的生均预算高达58.24万元,位居全国第二。毕业生就业能力也位居高校前三名。 #
交大师生创新能量不断激发,整体创新能力突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数连续十四年位居全国第一,第一单位发表SCI论文数量持续全国领先。
#
目前,上海交通大学的学生综合素质位居全国高校前列,成为只有千分之一甚至万分之一的省高考才有机会进入的顶尖大学之一。
#
摄影:胡思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