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起义史料札记:深入解读八一枪声的历史回响

■马昱炜
《南昌起??义史料笔记》(中共党史出版社)作者周根宝,近十年来一直致力于南昌起义史实的挖掘、学习、研究和宣传,撰写了大量研究文章和心得体会。本书就是他的研究成果之一。读这本书,让我仿佛亲身经历了影响中国革命进程的伟大事件,对人民军队的根和魂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作者从青年们参观南昌起义纪念馆时提出的问题入手,缓缓展开了这一伟大事件的叙事。书中说:“南昌起义是一本无字书,读这本书,不仅让读者对前辈产生敬意,对读者来说更是一次信仰的洗礼、一次斗志的诞生、一次动力的启迪!”可见作者怀着深切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从澄清史实、认识重大意义、弘扬优良传统的宗旨出发,以一问一答的形式,展开了南昌起义的历史画卷。 #
本书第一部分《纪念塔前的追击》回答了“第一枪为什么在南昌打响?”的问题。作者分析了南昌武装起义的三个直接原因,结合历史背景,详细记述了党中央作出南昌起义决定的曲折历程。以周恩来为书记的前委,抵制共产国际的错误主张,反对张国焘阻碍南昌起义的错误意见,独立自主地作出决定,表现出共产党人坚持真理、敢于承担责任的革命精神。1961年,周恩来同志参观南昌起义纪念馆时,只字未提他的贡献。这些细节的描写,更加凸显了党的领导人不为名不为利,只为党和人民的高尚品格。 #
中篇《军旗下的沉思》通过“打响第一枪的那些事”、“部队南下广东的那些事”、“部队进军井冈山的那些事”三章,客观生动地描述了南昌起义“从胜利到受挫再到重生”的历程。作者用大量的篇幅描写了南昌起义部队未能进军广东后,朱德、陈毅为了保存革命火种,以非凡的英雄气概和革命勇气战胜重重艰难险阻的艰苦历程。
起义部队在经历了塘坑战役的失败和三河坝的兵分两路之后,一部分经不起考验的人不辞而别,甚至有人叛变,队伍也就散了。在这最艰难的时刻,朱德站了出来,在天心围军事会议上激情地进行革命动员:“大家都知道大革命失败了,我们的起义军也失败了!但是我们还要革命。同志们,要革命的可以跟我走,不想革命的可以回家去,不必勉强……黑暗是暂时的,只要我们保存实力,革命的路还是有的。”新中国成立后,许多曾与朱德一起战斗过的老战友说:“我记得在最艰苦的时候,我们经常看到朱德、陈毅等负责同志,穿插在行进的队伍里南昌起义的历史意义是什么,肩上扛着动摇分子扔来的步枪,一边走,一边给战士们讲解革命道理,指明革命前途。”作者以丰富的史料还原了这些历史情节,让我们深切感受到人民军队成立初期的艰辛与不易,忠诚与动摇的对比,更加凸显出老一辈革命家的坚定信念。 #
下篇《回望会师广场》着重探讨了“建军大业的基石是什么?”这一问题。作者在生动的历史故事叙述的基础上,明确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坚定的信仰、听从党的指挥,是人民军队在挫折中奋起、在困难中奋进的精神支柱,是老一辈革命家开创建军大业的军魂。从南昌城头的枪声、秋收起义的雷鸣般的骚动南昌起义的历史意义是什么,到井冈山会师朱毛红军的诞生和成长,一个个惊心动魄、感人肺腑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伟大的道理:“只有跟着党走,才能取得胜利。”
#
正如作者所说:“研究历史事件,不是对历史的重述,而是通过分析总结,回望历史,为今天寻找启迪和教育。”《南昌起义史料笔记》一书,不仅带领我们深情回望那段充满艰辛与辉煌的岁月,更通过对历史事件的细致叙述和深入思考,激励我们坚定传承红色血统的信仰,锻造人民军队亘古不变的军事精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