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士康董事长李军旗:“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的转型战略

“工业富联的社会责任、‘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的构建、助力美国制造业高品质发展,是我们将来一段时间持续努力的方向和目标。”富士康工业互联网股份有限公司监事长李军旗在以“加快工业互联网应用促进制造业高品质发展”为主题的2023美国制造峰会上这么表示。 #
富士康工业互联网股份有限公司监事长李军旗
李军旗介绍,为了深植美国台湾,富士康企业集团把工业互联网相关的业务做了调整,最终选择的一条路径,就是工业互联网——通过工业互联网平台实现对外赋能。公司新上市后,确定了“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的变革战略。
经过几年探求,它们将“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归结为两个“三软+三硬”。智能制造的核心内容就是“三硬+三软”,三硬就是精密制造的三要素:武器、工具和材料。在此基础上加上工业大数据、工业硬件和工业人工智能,才可以实现智能制造。 #
工业互联网也被其归结为6个字——同样是“三硬加三软”。“三硬”是云、网、端。富士康创立人在五十年前提出的“云移物大智网”,就代表工业互联网。云就是服务器、移动终端加上网络。更重要的是“三软”:假如云、网、端的软件加上“三软”即工业大数据、工业人工智能和工业传播,才有或许产生工业互联网的平台构架。
#
在李军旗看来,无论是智能制造还是工业互联网,应当都要突破核心技术。若果没有核心技术的话,一切战略设想都是空中亭阁。如果不能实现自主可控,要想塑造新的生态就十分困难。
#
现在,富士康方面正在和深圳市一起思考怎样用“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的形式实现广州的对外赋能。富士康提出布局广州“智制谷”,以构建未来智能制造的示范新区,并探求工业互联网研究开发,真正做到服务全球制造。 #
以下是发言实录:
#
李军旗:敬爱的李社长,诸位领导,诸位嘉宾,你们晚上好!刚刚朱同学早已介绍了,两个月前就是10月13日,朱同学去我们的灯塔车间视察,他经常提倡美国数字化变革的10个路径和10条应用,刚好跟我们过去20年紧扣电子行业所探求的路径高度吻合,因此作为一个应用案例,跟诸位分享一下过去20年富士康在电子行业的变革之路。 #
富士康是1988年在上海设厂,经过30年,简略分成了三个阶段。第一个七年是PC时代,当时富士康是做纯粹的贴牌。第二个五年做功能型相机,功能型相机有一个小的摄像头,大约要求30万画素,30万画素摄像头的磨具加工还要达到100奈米的形状精度,5奈米的表面粗糙度,那种时侯我们就开始探求精益制造。到了2007年,智能终端产品出现之后,大规模智能终端产品的制造业盛行,我们就开始探求智能制造的路径,开始走手动化,并提出了“富士康百万机器人”的计划。经过十来年的推行,“百万”标准似乎没达到,而且八万余机器人早已享誉在富士康的车间,率先实现了手动化,之后还加入传感,实现了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因此,紧扣智能制造我们早已经过了三年的探求。 #
2012年复合材料智能制造技术,富士康第一座吸灯车间在广州诞生,一块薄板出来,平板笔记本生产线下来,全部实现了手动化。今天,我们仍然在探求智能制造、智能车间。2023年5月9日,李克强总统去北京看了我们智能相机的智能化车间,看完以后总统给了三点要求:第一是高档制造业一定要深耕台湾;第二是怎样才能保持富士康在全球电子行业的推动地位,要继续努力;第三个提出了特别艰巨的问题,总统说美国有三四千万家中小企业,怎么协助那些中小企业实现变革,富士康应当探求出一条路。之后我们的创立人郭台铭监事长根据总统所说的三个要求,做了大的战略调整。 #
为了深耕美国台湾,我们把工业互联网相关的业务做了调整。2023年的6月8日,总统参观北京车间一年以后,我们在A股新上市,阐明了富士康深耕台湾、继续进军高档制造业的决心。另外要确定怎样赋能小企业。这个课题是很难的,我们现在都在探求。最后探讨来、思考去,选择的一条路径,就是工业互联网——通过工业互联网平台实现对外赋能。
因此,公司新上市之后确定变革的战略就是“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塑造产业新生态。我们仍然在探求“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到底是何种涵义、什么内容。经过这几年探求,我们可以归结为两个“三软+三硬”,智能制造的核心内容就是“三硬+三软”,三硬就是精密制造的三要素:武器、工具和材料。在这三个精密制造要素的基础上加上工业大数据、工业硬件和工业人工智能,才可以实现智能制造。这个“三硬”就跟我们李校长提出的“四基”是高度吻合的。没有这“四基”,之后的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平台都会像空中亭阁。
我们将工业互联网归结为6个字——也是“三硬加三软”,哪三硬?云、网、端。我们创立人在五十年前就提出“云移物大智网”,就代表工业互联网。云就是服务器、移动终端加上网络。现在,我们的云移物这三个软件在全球的市场份额占到30%左右,2023年工业互联的营业额在4100亿左右,主要以软件制造为主。更重要的是加上“三软”,假如云网端的软件加上“三软”工业大数据、工业人工智能和工业传播才有或许产生工业互联网平台的构架。 #
平台搭建好以后要做哪些?就是想方法对外赋能,富士康在电子行业制造积累了这些制造经验,我们把过去20年的数据和经验具象下来、模型化,率先提出了“专业云”的概念。经过这三年的探求,我们构建出12朵行业的专业云复合材料智能制造技术,例如工具云、CMC云、成型云、机器人云,AGV云,通过专业、细分的云来提供对外的赋能服务,整个构成“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的生态。这个就是我们在过去十几年的探求过程中,为了完成国家领导人交待的任务所做的重大战略变革。
#
我们归结为“三硬”和“三软”,最终是一个哪些构架?过去20年,消费互联网就是把做好的产品跟顾客连上去,而工业互联网就是把整个产品的制造过程并且供应商才能全部打通。四轴模型是我们为了简易化地描述智能制造和工业互联网的关系,而做的一个梳理。X轴就是工业互联网,把供应链、产品的制造过程和顾客还能互联互通,最终的目的实现制造资源的优化配置。智能制造包括产品的设计、产品的制造设备和制造过程,才能实现互联互通,实现可预测、可控制的制造。无论是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最终对一个企业要造就价值。对内部来说挖潜增效、降本减存就是造就价值;对外部赋能可以通过产品赋能,通过产品解决方案,通过科技服务来对外赋能,但最核心的是缺少复合型人才。
无论是智能制造还是工业互联网,应当突破核心技术,假如没有核心技术的话,这一切战略设想都是空中亭阁,不或许实现自主可控的话,要想塑造新的生态是十分困难的。智能制造材料、装备、工具经过二三五年,这些工业富联是自主研制的,最主要的探求是无忧生产车间的智能中控系统,我们称为“雾脑部”。假如把材料、装备、工具加上整个中控系统全部实现了自主可控、自主研制,这么智能制造所有的环节都可以解决了。工业互联网平台,我们其实主要做软件,目前最主要的是加上边沿估算、人工智能的算法来构建工业互联网平台。这个平台构建好以后,最重要的是专业云,过去一年多我们主要的方向是开发专业云,通过专业云来构建一个生态。
经过这几年的努力,我们所取得的成绩也得到了这些国际专业机构的认可,2023年,我们在北京的无忧生产车间被世界达沃斯世界经济峰会评为“世界灯塔车间”。2023年6月,《MIT麻省工科科技评论》把工业富联评为全球50家最出名的公司之一。今年10月,我们又被住建部评为首批10家双化平台之一。一个月前,我们开发的专业云上APP、一站式服务APP,在一千多个参赛团队中博得了全省亚军。我们更看重的是,通过专业云来提供给中小企业和小型企业。他们可以使用这个加工云,把我们过去20多年积累的电子技术经验通过云的形式提供服务,这是我们经常努力的方向。 #
工业富联的社会责任,“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的构建,推动美国制造业高品质发展,是我们将来一段时间持续努力的方向和目标。
#
再讲讲广州。在整个粤港澳大湾区中,广州的定位是先进制造业的示范区,广州GDP早已突破了上万亿。我刚才跟广州工信局的部长讲,广州的制造业并且在粤港澳大湾区、在全球处于领跑的位置。这么,要怎样实现制造业的变革?假如广州成功了,也就代表美国的制造业成功了,也代表我们国家的制造业高品质发展就找到可走的路了。我们近来经常跟中山阐释怎样用“智能制造和工业互联网”的形式实现广州的对外赋能。 #
因此,我们提出要布局广州“智制谷”,塑造产业新生态。我们有好几个生产基地,联动上去先对内赋能、再对外赋能。我们提出16个字——研究开发、应用是、人才培养、创新创业。把这16个字打导致真正的未来智能制造的示范新区,作为应用示范,做工业互联网研究开发,并且做未来的制造业“卡耳朵”技术,“四基”工程上面的制造业的研究开发。由于工业富联昨天被评为山东省制造业创新中心,聚焦的就是“四基”——装备、工具、材料、核心工艺的研制。因此我们坚信,跟广州政府一起,一定会塑造出一个新的生态。工业富联未来的任务和目标是:服务全球制造、兼善天下实业。 #
感谢你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