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管理:住宅电气保护接地的问题分析

分享到:
【来源:互联网   2010-05-29   作者:第一考试网
第一考试网二级建造师考试频道为您提供关于施工管理:住宅电气保护接地的问题分析的文章,第一考试预祝广大考生取得理想的成绩。

随着强制性规范《住宅电气设计规范》GB50096—1999于1999年6月1日的开始实施,原先合乎规范要求的TN—C系统已不再使用于住宅低压配电系统了。现代住宅电气的设计和安装有了明确的依据。新规范是“以人为本”,在保证“适用、安全、卫生、美观”的前提下,对住宅安全方面提出了相当严格的要求。新的《住宅设计规范》与旧规范GBJ96—86相比较,在安全方面的要求更为严格,主要有下列4点:
(1)每栋住宅总电源进线断路器应具有漏电保护功能。
(2)除空调电源插座外,其他电源插座电路应设有漏电保护功能。
(3)住宅配电系统的设计应采用TT、TN—C:S或TN:S接地方式,并进行等电位联接。
(4)卫生间等潮湿场所宜采用局部等电位联结。
按以上要求,对居民住宅安装的电气设备,可使住户的居住更为安全。
下面介绍不宜采用TN—C系统的原因,以及新规范中的三种低压配电系统的接地方式和故障防范。
1不宜采用TN—C系统的原因
用电设备的接地,一般分为保护性接地和功能性接地。保护性接地又分为接地和接本两种形式。所谓“接地”是指用电设备外露可导电部分对地直接的电气连接。而接零则是指外露可导电部分通过保护线(PE)或PEN线与供电系统的接地点进行直接电气连接(交流系统中,接地点即为中性点)。
TN:C系统被称为三相四线系统,整个系统的中性(N)与保护线(PE)是合一的,称PEN线。由于TN—C系统中采用的是保护接零,即用电设备的外露可导电部分与PEN有良好的导线连接。当用电设备发生接地故障时,由于PEN线阻抗小,较大的短路电流使保护装置迅速动作,反应灵敏度高。但由于TN-C系统需要依靠PEN线中的不平衡电流来维持三相电压的平衡,所以TN—C系统一般使用于三相负荷较平衡的场合。目前,住宅用户大部分是单相用户,难以实现三相负荷的平衡,PEN中将有较大的、不稳定的不平衡电流流过,而且大量家电设备使用中产生的高次谐波也叠加在中性线N上,使中性线接地电位偏移。一旦PEN发生断路故障或PEN线接触电阻增大时,中性点电位将严重地偏移,使家电设备外露可导电部分的金属外壳带电,造成电击事故的发生。而且接地故障最易引发电气火灾。所以新规范中已明确规定住宅供电已不再使用TN—C系统了。
2《住宅但计规范》已明确规定。住宅供电系统应来用TT、TN一s、或TN:C:S方式。
需要说明的几点:1、以前的《建筑电气设计技术规范》,曾把接零看成是接地的方式之一,而采用统一的术语“接地”,这样容易引起概念混淆,特别是随着低压网系统接地形式多样化,更有必要把接地与接零两者的区别加以明确,以使减少实际工作中出现的问题。2、原规程只是笼统提出零线在规定的地方应重复接地;而工作零线(中性线即N线)一般是不应重复接地的。再装有漏电流保护装置后的PEN线更是不容许重复接地。因为一旦重复接地。将会造成漏电保护装置发生误动作或拒绝动作。
在《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14.2.1条中,对低压电气系统的接地形式已有了明确的定义。
2.1TN系统。电力系统有一点直接接地,按照中性线与保护线组合情况又可分为三种形式:
(l)TN—S系统,也称三相五线制系统。该系统是三相四线加PE线的接地系统。整个系统的中性线(N)与保护线(PE)是分开的用电设备外露可导电部分接在PE线上。一般当住宅楼内有独立变压器时便采用TN:S系统。由于TN:S系统中性线N与保护接地线PE除在变压器中性点共同接地外,两线从变压器低压母线处便分开了,所以与TT系统一样,不管中性点N是否带电,PE线均不带电,与PE线连接的设备外壳同样均不会带电。而且在TN—S系统中,发生电气故障时,通过PE线接地电流较大,一般熔断器、断路器都能动作切断电源(灵敏度高)。因此TN:s接地系统明显提高了使用安全性。在用户配电箱内,PE线与接地线排的总接地端子板连接。

【二级建造师责任编辑:admin】
温馨提示: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第一考试网(www.onekao.net)所提供的施工管理:住宅电气保护接地的问题分析的考试信息仅供参考,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上一篇文章:上一篇:施工管理:点式玻璃幕墙的安装施工

下一篇文章:下一篇:施工管理:建筑施工前的准备工作

版权声明:如果本考试网站所转载的“施工管理:住宅电气保护接地的问题分析”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ziyu320@qq.com,我们将会及时处理。如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