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网校是美国纳斯达克上市企业欢聚时代(NASDAQ:YY)旗下品牌 |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建筑人才培训合作单位
您现在的位置在: > 建筑考试 > 二级建造师 > 专业辅导 >

施工管理—设备管理可持续发展之路

2010-05-29 来源:互联网 作者:第一考试网

市场化 制度化 人本化 专业化

#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机械设备事关建筑施工生产的安全、质量、技术、进度和效益,设备管理水平是施工企业市场竞争能力的具体体现。因此,如何提高机械设备管理能力,是市场新形势下施工企业必须要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

五大问题困扰设备管理

#

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化,建筑企业全面推行项目法施工,完全不同于原来的以行政建制为单位组织施工生产,对机械设备管理的重视程度逐步趋向淡化,一方面是设备管理的组织机构弱化,有的施工企业撤消了设备管理的专职部门,或把设备管理归入工程综合管理部门进行管理,缺乏专业化管理;另一方面是机械设备的投入更新减少,租赁使用较多,施工企业机械设备的装备率停留在原有较低水平。使施工企业在机械设备方面的问题逐渐增多:

#

1.机械设备管理、操作、维修人员年龄老化,人员流失严重,自有职工比例下滑加快,导致大量无一定工作经历的农民工上岗操作。

#

2.设备陈旧、老化加快,不少机械设备已到了甚至超过了报废年限,导致此类机械设备的事故隐患不断和维修成本增加。 #

3.机械设备档案不齐全,设备管理者、使用者对设备使用寿命无法控制,安全隐患较多。 #

4.不重视机械设备的维修保养,设备带病运转、缺零少件、拆东墙补西墙现象普遍,不能发挥全部机械设备的效能。

#

5.管理无序,自有设备与租赁设备并用,存在“谁买谁用,谁用谁管”现象,不讲究机械设备的利用率和投资效益。

#

总之,由于施工企业项目管理形式的变化,造成机械设备使用管理缺位,“重经营轻管理、重使用轻维修”的思想普遍存在,从而使机械设备故障隐患日益增加,各类事故苗子不断出现。施工企业要彻底改变当前机械设备管理面临的困境,唯有积极探索,从体制创新和管理创新上来寻找突破口。 #

建租赁公司为体制改革破题 #

建筑施工是流动性强、生产条件多变的行业,建筑产品具有固定性、多样性、生产长期性的特点。而机械设备租赁能较好地适应这些特点,所以成立租赁公司是施工企业机械设备管理体制改革的必由之路。 #

传统的设备管理体制属于分级管理,设备管理部门常常只管编制设备购置计划,负责设备的购置、验收、分配等,对机械设备的使用疏于管理,有工地要用就用,没任务时就把设备堆放在场地上,不进行检查维修,往往重视的是设备的实物形态管理而忽视其价值形态的管理。对设备的使用、利用率和寿命等根本不重视。随着项目法施工的深入,这种传统的设备管理体制越来越显出其不适应性,因为项目施工是以项目部为单位来组织生产,最终目标是追求最佳的经济效益。项目部随着工程开工而建立,随着工程竣工而解体,这种一次性管理的性质决定了项目部不可能占有大量的机械设备,必须与租赁公司签订机械设备租赁合同,发生经济行为,因为设备租赁使用最为经济便利。

#

为适应市场经济和项目管理模式的需要,近年来许多施工企业内部设立了租赁公司,但设备管理体制基本上没有变,租赁公司还隶属于设备管理部门,业务也仅限于企业内部,没有真正成为独立的经济实体,或多或少存在着行政干预的现象,致使某些企业的领导会认为租赁公司的收入是左口袋掏往右口袋装钱的问题,没有实际意义。有时为照顾项目部的积极性,还会从租赁公司应得效益中任意地砍掉一块,严重挫伤了租赁公司的积极性。因此,施工企业必须对机械设备实行管理,使租赁公司真正成为独立的经济实体,以机械设备做为其资产的经营对象,注重保值增值、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有效利用,由单纯的管理型向管理经营型转变。由于在市场经济杠杆的自然调节下,设备管理水平的好坏也会直接从经济利益中反映出来,因此也会促使设备管理人员去研究、探索和采用先进的管理方法以求获得最大的效益,真正调动起设备管理人员的积极性,逐步使设备管理工作程序化、标准化、规范化、制度化,有效提高机械设备的管理水平。#p#分页标题#e# #

#

[1][2]下一页

#

责编:admin 返回顶部  打印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友情链接网站声明网站地图广告服务帮助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