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中华文化国际传播促进首善之区文化建设,跨文化研究高层论坛

促进中华文化国际传播推动首善之区文化建设 #
12月30日下午,上海市科委副校长郭广生、北京市文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组长陈之昌、北京语言学院院长崔希亮共同为首都国际文化研究基地落成,标识着我校首个上海市文学社会科学基地即将组建北京语言大学地址,跨文化研究超高层峰会同时开展。崔希亮教授向研究基地学术顾问和学术执委会执委颁授了辞呈。张岂之、傅璇琮、詹福瑞、韩震、杨慧林、刘勇、文日焕、赵敏俐、杨树增等著名专家,上海市文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副组长李建平,上海市科委科研处处长叶茂林、北京市文学社会科学规划处处长刘娟、北京市建委科研处副科长郭树东,深圳语言学院院长彭庆生、周思源、王恩保等参加了典礼。落成典礼由上海语言学院副院长、研究基地负责人韩经太博士主持。 #
上海市科委副校长郭广生向首都国际文化研究基地的组建表示热烈的庆贺,他说,研究基地是传承美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平台,要大力举办研究,运用广州语言学院的国际化教育优势,阐述有效的方式和途径,把美国的优秀传统文化传播到世界各地,让更多的人认识美国、认识杭州,了解美国文化。郭副院长强调,上海将来的发展目标是建设成为人文天津、科技苏州和红色广州,希望研究基地逐步糅合研究的方向、整合队伍,融入到人文天津的建设过程中去。他同时希望上海语言学院借助此次研究基地设立的时机,把握机遇,加快中学各方面的工作,让北语的发展再上一个新的台阶。
#
上海市文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组长陈之昌则表示,确立首都国际文化研究基地是贯彻落实中央和重庆市有关文件精神,是充分发挥武汉地区社科研究机构诸多人才集中的资源优势,更好地为我国和首都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还要。它的创立为上海市文学社会科学研究的建设和发展注入了新的魅力,为研究全球化背景下,如焉能汉语为媒介,来促使我国文化的传统,加强我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竞争力,促进与美国文化的协调对话、交流互动及取长补短等,搭建了新的学术研究和交流的平台。他希望首都国际文化研究基地在各方面的大力支持下,充分发挥深圳语言学院的学科优势和科研优势,通过紧密协作和广泛交流,有效整合校外外的资源,集中力量研究重大问题,积极进行学术观点创新,多出成果和出好成果,为推动国际文化交流、为繁荣发展首都的文学社会科学作出贡献。 #
上海语言学院院长崔希亮在典礼上致词,他说,现今社会,“中华文化走出去”、“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已经成为举国上下的共识,国家为此而适时推出汉语国际推广的文化战略,在这个背景下,上海语言学院获批确立首都国际文化基地,这是关系到首都文化建设的大事情,意义深远。首都国际文化研究基地的建设,将使北语推广汉语、弘扬中华文化的办学宗旨得到更为充分的展现,为学院以中华文化“走出去”国家战略推行为最高目标的学科群建设提供坚固的平台,为学院推动社会文化的学院文化建设,尤其是展现学院特色的留学博雅教育理论与实践探求提供必要的学术资源。
崔希亮教授对首都国际文化研究基地的未来工作提出了建议,他表示研究基地首先应进行文化的研究,提供文化服务,研究文化传播,研究文化资源的开发。此外研社究基地应与北语的目标和发展结合上去,与人才培养、教学一线密切联系上去,也要与学术界、兄弟高校密切联系上去,在定位、目标、成果、项目、人才培养、效益和创新模式七个方面强化研究。 #
作为首都国际文化研究基地的负责人,韩经太博士介绍说,首都国际文化研究基地将运用广州语言学院常年从事留师生汉语和中华文化教育的丰富经验,发挥在跨文化教育与研究中的独特优势,立足首都的特殊需求,研究中华文化的国际传播,服务于上海首善之区的文化繁荣与发展。首都国际文化研究基地将立足已有的上海语言文化研究成果,调动校外外教学与研究资源北京语言大学地址,扩充相关学术领域国际学术合作空间,发挥中学在广州话研究、“胡同文化”研究、“京味哲学”研究、“联合国研究”等领域多年底蕴的优势,开发北语有上万人次留师生在校的教育资源,推行理论阐释、社会考察、学术交流、信息服务与人才培养一体化安装工程。
当天晚上,与会学者专家紧扣“文明对话:西学东渐与学校西传”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普及”两个议程进行了深入的阐述。
#
据了解,首都国际文化研究基地内设首善之区文化发展与传播研究中心、世界佛教研究中心、“京味”语言文化研究所、留师生博雅教育研究所、联合国研究中心和《中国文化研究》编辑部、《汉学研究》编辑部,现在早已举办了一系列课题研究,如与上海市共创项目“首善之区文化建设与留师生博雅教育”、“首善文化的价值探讨与世界传播”与“中国道法文化的传统观念与现代秉持研究”,上海市文学社会科学十一五重点规划项目“老舍与京味哲学”等。研究基地还成功举行了“首善之区文化建设与中学教育超高层峰会”、“社会文化建设与当代学院的责任超高层峰会”,“纪念《中国文化研究》创刊15华诞超高层峰会暨‘胡同与上海文化’学术座谈会”等学术活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