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导游基础知识辅导:中国名酒

茅台酒
茅台酒产于中国西南贵州省仁怀县茅台镇,同英国苏格兰威士忌和法国柯涅克白兰地并称为“世界三大名酒”。它的生产可以追溯到距今2000余年前的汉代。到清代中期,茅台酒的生产已具有一定的规模,年产量可达170吨,在中国古代酿酒史上是罕见的。解放前,生产茅台酒的主要有三家酒坊,他们所产的分别称为“华茅”、“王茅”和“赖茅”,其中“华茅”就是现在茅台酒的前身。1915年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茅台酒(华茅)被评为金奖产品,自此得以扬名世界。解放后茅台酒,国家十分重视发展和扶持这一名优产品的生产工作,经过三十余年的建设,到1987年,茅台酒的年产量已达1700吨,除满足了国内需求外,还远销到世界各地的许多国家。 茅台酒素以色清透明、醇香馥郁、入口柔绵、清冽甘爽、回香持久等特点而名闻天下,被称为中国的“国酒”。它以优质高粱为料,上等小麦制曲,每年重阳之际投料,利用茅台镇特有的气候,优良的水质和适宜的土壤,采用与众不同的高温制曲、堆积、蒸酒,轻水分入池等工艺,再经过两次投料、九次蒸馏、八次发酵、七次取酒、长期陈酿而成。酒精度多在52~54度之间,是中国酱香型白酒的典范。 贵州茅台酒厂集团总部位于贵州省北部风光旖旎的赤水河畔的茅台镇,地处东经 106°22′,北纬 27°51′ ,海拔 423 米,现占地面积 220 万平方米。 贵州茅台酒是中国民族工商业率先走向世界的代表, 1915 年荣获美国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奖,与法国科涅克白兰地、英国苏格兰威士忌并称世界三大(蒸馏)名酒,是我国大曲酱香型白酒的鼻祖和典型代表,近一个世纪以来,已先后 14 次荣获各种国际金奖,并蝉联历次国内名酒评比之冠,被公认为中国国酒。 国酒茅台在全国白酒行业拥有独一无二的工艺技术、企业标准和特殊功能: 一年一个生产周期,从原料进厂到成品出厂,至少需要五年时间。制酒过程需经九次蒸煮(馏),八次发酵,七次取酒。高温制曲、高温发酵、高温接酒是其独特工艺,其中高温制曲和高温接酒对中国白酒工艺变革产生了重大影响。长期储存是茅台酒风格形成的关键因素之一,在白酒行业独具特色。精妙绝伦的勾兑技术和理论由茅台率先提出,是对中国白酒行业的重大贡献之一。酱香、窖底、醇甜三种典型体的划分和总结,对中国白酒香型划分和浓香型白酒的发展作出了划时代的贡献。GB18356-2001 《茅台酒(贵州茅台酒)》既是国家标准,也是企业标准和国际标准,在白酒行业绝无仅有。独特的空气、气候、地理、水文环境,使茅台酒不能异地生产,在全国白酒行业也是绝无仅有。茅台酒已通过了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认证,并被确定为原产地域保护产品,在全国白酒行业,迄今只有茅台酒集此三者于一身。 #
四特酒
早在5000年前,这里的新石器文明就有了酿酒的历史。樟树市内筑卫城遗址(新石器时代)出土的大量陶皿、酒器,以及吴城遗址(殷商时代)精美的青铜器,
四特酒至今还默默地印证着远古时期这里酒文明的辉煌。今天的四特酒就是伴随着商的青铜文明而得名“四特”的。
清代光绪年间,樟树满洲街一家名叫“娄源隆”的酒店,在继承本地传统小曲酿造蒸馏白酒工艺的基础上,取众家之长,经多年实践,酿造出了酒色清亮,香醇可口的优质白酒,勾兑出售后,大受欢迎。为了仿止假冒,娄源酒店在装酒的酒缸和酒坛上贴上四个“特”字,作为标志,以便与其他酒店的酒相区别,表示特别优质,“四特”名称由此产生。(具有\"亮似钻石透如晶,芬芳扑鼻迷逗人,柔和醇甘无杂味,滋身清神类灵芝\"四大特色,并因此而得名\"四特酒\"。)
四特酒的工艺一直引领着中华酒文明,唐时就有“四特土烧”工艺,明时江西的大科学家宋应星还将四特土烧的工艺写进《天工开物》。一篇《曲蘖》,影响了后来中国白酒的规范化酿造和规模化酿造。
五千年的四特酒史,汲取了中华文明的精华,印证了中国酒文明发展的每一个脚印。在新时代面前,创新的四特酒正以“王道之酒”的姿态屹立在中国名酒之林。#p#分页标题#e#
#
如今,四特酒依然有古法工艺,以整粒大米、优质大曲为原料,汲取与阁皂山九龙泉同脉的地下矿泉酿造,精心勾兑久贮而成,以风味独特著称于世,被中国白酒泰斗周恒刚先生亲自领导的专家组定义为“特香型”。
目前,四特公司已经发展成为一个融科研、生产、经营为一体的大型酿酒企业。主要产品有“珍藏四特、15年陈酿、商务四特、10年陈酿、5年陈酿、四特老窖等100多个品种,形成了覆盖高中低档、高中低度的产品结构。是江西的最大酒类品牌,中国名牌。
西周之后,四特和和文人墨客结下了不解之缘。历史上不知有多少文人墨客在赣中大地上饮酒赋诗,留下传世之作。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白居易任江州司马时邀请刘十九的请柬“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以及宋朝陆游的直接赞誉“名酒来清江,嫩色如新鹅。”
1959年周恩来总理在庐山品尝四特酒后,赞誉它“清香醇纯,回味无穷”;1972年邓小平同志在樟树考察时,赞扬它“酒中佳品,味道独特”
四特酒于1963年、1980年、1983年,连续被评为江西省名酒。两次荣获江西省优 质产品称号。1984年,在轻工业部酒类质量大赛中荣获银杯奖。
2001年6月2日,江泽民总书记在南昌品赏四特酒后,满意的赞之“名不虚传。上等好酒”。
在2004年,四特品牌还荣获“中国驰名商标”,产品畅销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并出口欧美、东南业、韩国、澳大利亚等国家和地区,被誉为“中国名酒”。
2008年01月10日,林官旺(中国烟花协会会长、中国满天飞国际出口花炮厂董事长)来到樟树品尝四特酒后,赞誉“人间极品,酒之香妃”。
沱牌曲酒
沱牌曲酒是四川省射洪县沱牌曲酒厂的优秀产品,是与茅台、五粮液一样驰名的国酒品牌。 射洪县
(又称子昂城,是唐初陈子昂故里)酿酒历史悠久,早在唐代就酿有名酒。诗人杜甫宦游此地时,在《野望》诗中曰:“射洪春酒寒仍绿。”据《射洪县志》载:“射洪春酒,擅名前代工部诗称之。又费密(清初学者)称谢公东山得易酒法,归射洪造酿甚美。蜀人谓之谢酒。今之糟坛味甚香美,其遗制也。”
民间多制“咂酒”,当地还有“六月六日造曲,九月九日酿酒,谓之重阳酒”的风俗。 清代酿有“火酒、绍醪、惠泉”等酒品。1911年,柳树沱镇酿酒世家李吉安建“吉泰祥糟坊”,引龙澄山沱泉水为酿造用水,继酿酒工艺而发展成为大曲酒,名为沱牌曲酒,闻名于川内外,故客商争购,名噪八方,人们传颂“沱牌曲酒,泉香酒洌”。 1951年在吉泰祥糟坊基础上成立国营射洪县曲酒厂,沿承传统工艺继续生产沱牌曲酒,1988年易为现厂名。
#
沱牌曲酒以优质高粱、糯米为原料,以优质小麦、大麦制成大曲为糖化发酵剂,老窖作发酵池,采用高、中温曲,续糟混蒸混烧,贮存勾兑等工艺酿制而成。沱牌曲酒具有窖香浓郁、清洌甘爽、绵软醇厚、尾净余长,尤以甜净著称的独特风格,属浓香型大曲酒。酒度为38度、35度。
沱牌曲酒于1980年被命名为四川省名酒,1981年、1987年被评为四川省优质产品,1981年、1985年、1988年获商业部优质产品称号及金爵奖,1988年在全国第五届评酒会上荣获国家名酒称号及金质奖,1988年在瑞士日内瓦第16届国际博览会获新发明铜牌奖,同年获香港第六届国际食品展览会金瓶奖。
沱牌历史悠久,与唐代“春酒”明代“谢酒”和清代“沱牌曲酒”传统酿制技艺一脉相承。沱牌曲酒获国家金质奖章和中国名酒称号;中华老字号;沱牌和舍得商标是中国驰名商标;沱牌曲酒传统酿造技艺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泰安作坊遗址属首批中国食品文化遗产;“沱牌”连续五年被评为“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以78.26亿品牌价值排名全国第94位 行业第6位。舍得酒品牌价值已达15.59亿元。
2009年沱牌荣获全国质量奖,全国质量奖是我国质量领域的最高奖项,由中国质量协会依据《卓越绩效评价准则》国家标准,对实施卓越绩效管理并在质量、经济和会责任等方面都取得显著成绩的企业进行评选的一项与国际接轨的重大奖项,是有全球影响力的五项质量大奖之一。沱牌公司产品#p#分页标题#e# #
沱牌公司所获荣誉证书沱牌第一个在全国提出生态酿酒并于2000年打造全国第一个生态酿酒工业园,开创酿酒新历程。
小糊涂仙
“小糊涂仙”系列酒凭托茅台镇得天独厚的土壤、气候、水质条件。采用当地特产糯高粱、小麦和天然山泉为原料,秉承茅台镇传统酿酒工艺,结合现代生物技术精酿而成。
1998年5月,由中国食品工业协会主办的“小糊涂仙”系列白酒评会上,全国著名白酒专家经认真尝评,一致认为该酒品质高雅、风味独特、是国内少有的浓香型优质白酒。2005年6月,“小糊涂仙”在全国3万多个酒类品牌中脱颖而出,被评为2005年度中国最具影响力20强酒类。小糊涂仙
赤水河是迄今未受现代工业污染的河流,孕育着国酒茅台、小糊涂仙等知名美酒,因此享有“美酒河”的盛誉。这里独特的气候、土壤、水质为酿酒业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优良的酿酒环境,精湛的酿酒技术,独特的酿酒工艺,过硬的质保体系,使小糊涂仙成为在纯天然、无污染、无公害的绿色环境里酿造的优质美酒
汾酒
该酒产于山西省汾阳市杏花村,是我国名酒的鼻祖,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我国最负盛名的八大名酒,都和汾酒有着十分亲近的血缘。汾酒的原料,用产于汾阳一带晋中平原的“一把抓”高粱,甘露如醇的“古井佳泉水”,与传统的酿造工艺。使汾酒清亮透明,气味芳香,入口绵绵,落口甘甜,回味生津的特色,一直被推崇为“甘泉佳酿”和“液体宝石”。汾酒酿造有一套独特的工艺,“人必得其精,粮必得其实,水必得其甘,曲必得其明,器必得其洁,缸必得其湿,火必得其缓。”形成了独特的品质风味。虽为60度高度酒,却无强烈刺激的感觉,有色、香、味“三绝”的美称,为我国清香型酒的典范
#
[1] [2]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