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教育:培养孩子美好品质与社会责任感的关键

一种美好的品质,也是人与人交往的基本道德准则。在当今社会,感恩教育受到广泛关注,成为教育领域的一个重要课题。感恩教育对孩子的成长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感恩教育有助于培养孩子的道德品质,让孩子学会感恩、珍惜,形成积极的价值观;感恩教育有助于提升孩子的人际交往能力,让孩子学会尊重他人、理解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感恩教育有助于培养孩子的社会责任感,让孩子学会关心社会、回馈社会大学教育的意义,为社会的繁荣发展贡献力量。感恩教育在高校教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它不仅有助于塑造大学生健康的人格,增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而且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因此,高校应重视感恩教育的实施,通过课程设置、校园文化活动、家庭教育等形式,将感恩教育融入大学生的成长过程,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同时,我们也应该认识到感恩教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学校、家庭、社会的共同努力,形成教育合力,才能真正培养出具有感恩之心和社会责任感的新时代大学生。 #
1.感恩教育的重要性
#
1. 对于个人 #
感恩教育能使人心平气和、心胸宽广,有利于个人身心健康,有利于构建良好和谐的人际关系。同时,感恩教育属于人文教育,可以很大程度上纠正传统高等教育和科学知识的不足,是人文精神的传授、理论的灌输、情感的培养。感恩教育让大学生认识到,只有懂得感恩,才能明白他人、社会、自然对自己的价值,才能明白自己对他人、社会、自然的责任,才能明白自己人生的真谛。一个人懂得感恩就会感到幸福,不懂得感恩的人就不会懂得什么是真正的幸福和满足。感恩教育有助于大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在大学阶段,学生的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都在逐渐成熟。 感恩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引导学生感恩父母的养育之恩、老师的教诲、同学的帮助,从而更好地珍惜、尊重他人,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
2. 对于学生家长
开展感恩教育,可以让当代大学生认识到,无论是父母把我们带到这个世界上,给予我们生命,还是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给予我们爱与支持,都是一种恩情。同时也让学生认识到,家人为自己所做的一切都不是天经地义、理所当然的:让学生明白感恩是做人的一种责任,是一种积极向上的思维方式和谦卑的处世态度,是一种自发的行为,当一个人心存感激,就会化为行动,在生活中践行。当人心存??感激,就会感到温暖、被爱、美好、幸福。感恩教育有助于大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在大学阶段,学生的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都在逐渐成熟,感恩教育可以通过引导学生感恩父母的养育之恩、老师的教诲、同学的帮助等,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使他们更好地珍惜和尊重他人,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3. 对社会 #
马克思认为,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也就是说,人是社会中的人,不能脱离社会和他人而存在。人活着不只是为自己,也为一切社会关系而活着。从社会角度看,开展感恩教育大学教育的意义,可以改善社会环境,营造一种充满关爱和感恩的公民精神氛围。这种精神氛围的营造,可以让当代青少年感受到中国传统的尊老爱幼、和睦相处、相互扶持的优良传统,形成人人都认可的“报恩”的道德共识。在这个崇尚物质主义的时代,开展感恩教育,可以帮助人们摆脱对金钱的盲目追求,有助于人们的人格全面健康发展,有助于激发人们的感恩和感激之情,用感恩来融化人们的自私、冷漠和自卑。 培育善待他人、乐于助人、乐于助人的美德,可以让感恩的纯真情感感染这个“人道”的世界,让这个“无情”的世界充满人情味,进而净化或改善社会风气,形成人们的公德,点燃友谊,最终让社会感受到“温暖”。感恩教育可以增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一个懂得感恩的人,更容易理解社会的期望和要求,更愿意为社会做出贡献。通过感恩教育,大学生可以深刻认识到自己的社会责任,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回馈社会,从而培养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2.大学生感恩教育
现状及原因
#
1. 感恩之心减弱
#
在当前社会环境下,部分大学生过于注重个人利益的追求,忽视了感恩之心的培养,常常将他人的努力视为理所当然,对他人给予的帮助和关爱缺乏应有的感恩之心。原因:社会转型时期,功利主义、个人主义等思潮盛行,对大学生的价值观产生了一定的影响,部分大学生受这些思想的影响,形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价值观,对他人和社会缺乏感恩之心。 #
2. 缺乏家庭教育 #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个课堂,然而有些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忽视了感恩教育的重要性,往往过于注重孩子的学习成绩和物质需求,而忽视了孩子的品德教育和感恩意识的培养。原因:家庭教育是塑造个人品格和价值观的关键环节,然而有些家庭在教育孩子时,过于注重知识和技能的培养,而忽视了感恩教育的重要性,导致孩子缺乏感恩意识。 #
3. 学校教育不足
虽然很多高校都开设了思想道德修养课程,但感恩教育的内容相对较少,加之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感恩教育的重要性重视不够,导致学生在校期间缺乏感恩教育的指导。原因:在目前的学校教育中,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感恩教育往往被边缘化,同时感恩教育的内容和方式单一,缺乏创新性和针对性,难以引起学生的共鸣和兴趣。
#
3. 对大学生进行感恩教育的方法 #
1.家庭教育是感恩意识教育的基础 #
家庭教育是子女教育的启蒙,对子女人格的塑造起着潜移默化、持久的作用。古往今来,道德教育中都蕴含着丰富的感恩内容,如儒家文化中的“忠以报君恩,孝以报父母恩,贞以报夫恩,义以报朋友恩”,“君子不识恩不报恩”等等。然而,当今大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他们所接触和感受到的是在现代社会竞争中个体存在的价值,对“知恩图报”等中华传统美德缺乏足够的认识,因此常常表现出个人主义倾向,把他人的帮助和付出视为理所当然。因此,新时代的家庭道德教育应继承传统道德教育中知恩图报的感恩思想。 父母要用传统的感恩思想对孩子进行教育,引导和启发孩子的感恩意识,带领孩子发现生活中的美好事物,以感恩的心态回报社会和他人的帮助,让感恩成为自己生活的一项基本原则。 #
2.高校是感恩意识教育的主战场
#
感恩教育对于当前学校推行素质教育,促进大学生人格健康发展,培养健全人格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高校作为当代大学生感恩教育的主战场,是德育的摇篮,高校不仅向大学生传授知识,更要教育大学生如何成人、成才。一是引导大学生认识感恩的重要性。感恩教育可以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尊重生命、感恩生活,学会感恩父母、感恩国家、感恩社会,在服务社会的过程中增强责任感和感恩之心。二是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感恩观念和健康的感恩意识。只要心怀感恩,哪怕是小小的帮助,也是感恩行为的真实体现,要用平常心面对生活,不要为自己的善举求回报。 同时要有正确的感恩方式,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社会公德。最后,开设感恩课堂。高校要重视感恩意识教育,结合两门课程的教学,增加感恩教育内容,在教学中丰富和加强感恩教育,把感恩教育有机融入教学,纳入大学生综合评价,量化为考核指标,规范和监督大学生的言行。同时,要充分发挥第一课堂的作用,特别是思想道德修养等人文社科课程对提升大学生感恩意识的作用,以典型案例为基础,开展日常感恩教育。要强化辅导员的引导作用。 #
3.社会是感恩教育的大环境
良好的社会环境是培养人才的重要保障,因此,只有全社会都参与到感恩教育中来,人人感恩,大学生感恩教育才能在这样的良好环境中更好地发挥作用。首先,要制定和完善相关政策,不仅要在道德层面,而且要在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实施中,加大处罚力度,促进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让人们敢于感恩、乐于感恩。其次,完善慈善制度和机制,捐赠和受赠分开,不带有任何私人目的,让慈善行为成为一种社会氛围,既保证了慈善的稳定性和纯洁性,也净化了受赠者的感恩环境。最后,发挥媒体舆论的积极引导作用,坚持主旋律,深入开展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关爱他人等感恩价值观的宣传,为大学生感恩意识教育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
感恩意识教育是家庭、学校、社会的共同责任。感恩可以小到孝顺父母,大到热爱家庭、热爱国家、增强社会责任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只要人人都能心存感恩、践行感恩,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能更快更好地实现。
#
- 结尾 -
#
关于作者
孟宪和 #
辽宁科技学院 #
《辅导员说》同心圆网络教育工作室 #
文字来源:孟宪和 #
值班编辑 | 李丹
审计与核查 | 夏磊 #
李美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