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网校是美国纳斯达克上市企业欢聚时代(NASDAQ:YY)旗下品牌 |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建筑人才培训合作单位
您现在的位置在: > 财会考试 > 注册会计师 > 考试动态 >

南山实验学校校长李先启:教育就是播种爱,实验是压力更是责任

2024-06-24 来源:网络 作者:佚名

编辑

■1992—1994年 深圳市赤湾小学校长 #

■1994年至今任深圳市南山实验学校校长

#

最喜欢的教育格言:教育是播种爱[2] #

李先启校长 #

站在我面前的是深圳市南山区实验学校校长李先启,他身材高大,衣着整洁,眼神明亮,给人的第一印象是和蔼可亲。与他交谈之后,我更多地感受到了这位并不年轻的校长身上散发出的朝气、创造激情、对教育的热情。

#

对于李校长来说,“实验”二字不是金字招牌,不是耀眼光环,而是一种压力、一种责任。“‘实验’不等同于实验,因为小孩子是做不到实验的。所以,一切教育实验都要经过严格的科学论证,都要从儿童发展的视角出发。”李校长说。 #

为了担负起“实验”和“教育”的重任,李校长养成了每天早上四点起床读书的习惯。“没别的办法,白天的时间真的太少了。”他说,“一天不读书,就感觉心里缺了点什么,因为不读书,就无法了解教育的变化,无法掌握教育理论,谈不上教育创新,更谈不上做教育实验。”对于一个拥有四个分校4000多名学生的集团学校校长来说,李先启的日程安排实在是太紧凑了。除了安排工作、检查四个分校的工作,他留给自己的时间已经很少了,以至于每周的学校行政办公会都要在周六上午开。“在我们学校当行政干部,就要有这种吃苦耐劳的精神。”李先启“解释道”。 #

“跟李校长一起工作很辛苦,压力很大,因为他对工作要求很严格,喜欢批评人。”学校办公室副主任黄伟笑着说,“但说实话,有一段时间,校长没有批评我,心里很不安,因为我们校长曾经说过:‘我批评你是因为我关心你、信任你,希望你快点进步。’”

#

李先启对下属要求很严格,对老师却很随和。来校不到半年的张思浩回忆道:“第一次见到李校长时,他正在写字台前写字,根本没听到我敲门。他抬头看到我,我赶紧自我介绍:‘李校长,我是……’我还没说完,李校长就笑着说:‘哈哈,你是张老师。欢迎,欢迎。’让我感动的是,他不用见面就能叫出我的名字。第一次交谈,就让我感受到他的平易近人。”

#

“让更多孩子享受优质教育”是李先启的理想。[3] 为了实现这个理想,李先启在南山区教育局的支持下,大胆探索扩大办学规模。如今,南山实验学校已从1994年一所25个班级、约1000名学生的普通小学,发展成为拥有85个班级、4000多名学生的九年制集团学校。按照李先启的设想南山实验小学,未来3年,南山实验学校将发展到120个班级、6000名学生。

#

扩建后优质教育资源会不会“稀释”?“这是完全有可能的。所以我们在管理、科研、培训、人力资源配置等方面加大了对分校的支持力度,确保扩建后办学理念、教育特色、教育质量不变。”李先启校长在回答笔者提问时自信地表示。 #

(今日第八期,李先启校长详细解读《深圳南山实验学校构建适应新课程的学生评价体系》) #

中国教育报,2004年3月16日,第5页 #

主要成果报告

#

编辑 #

强化激励促进发展

#

——我校构建适应新课程的学生评价体系 #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实验学校校长李先启

#

评价是课程改革的关键环节,对于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作为国家课程改革实验区的实验学校,[4]我校充分认识到突破评价在课程改革中“瓶颈”的重要作用。在新课程理念的引领下,在原有考试改革经验的基础上,对评价问题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和思考,建立了新课程评价新体系,更好地体现了“促进发展、以人为本、强化激励、多元参与”的评价功能。[5]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

1. 把考试变成游戏,在游戏中享受评估的乐趣[6]

#

游戏是孩子们最喜爱的活动,如果我们能把考试变成游戏,让孩子们通过游戏来学习和运用知识,也许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

我们的老师们在这方面做了有益的探索:口头表达能力测试变成了班级讲故事的环节;朗读能力测试变成了学生从阅读库中挑选文章、自我评估水平、参加评星比赛的环节;阅读理解能力测试变成了学生自己阅读文章、摘录好词好句、写阅读笔记、提出问题的环节;信息技术整合实验班孩子的写作测试变成了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和兴趣选择话题,在电脑上打出短文、在网上展示的环节…… #

不仅考试可以变成游戏,有时期末考试也可以变成游戏。上学期期末考试恰好在元旦前后,语文老师就现场想出了一个主意,把它变成了“语文趣园大赛”,把各种考核内容设计成丰富多彩的活动。于是,考核过程就变成了孩子们穿梭在“古诗森林”、“成语殿堂”、“字谜猜猜”、“背诵达人”、“词汇库”、“谚语区”、“写作小练习”和“文学园地”中的挑战和闯关活动。这种考核既是学习的考验,也是才艺的展示,为孩子们创造了进步的机会。“我们喜欢这种考试,希望老师多组织这样的考试!”孩子们纷纷表示。 #

2. 评估标准多样化 #

我校按照新课程的要求,提出将评价纳入课程、教材、教学的总体框架内进行设计,让评价融入教育教学过程、无处不在、时时存在,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消除孩子们对评价的神秘感和恐惧感。

#

正是因为这样的理念,在我们学校,评价可以说是无处不在、无时不在。评价已经成为伴随教育过程的“同伴”。比如,在课堂上,教师表扬孩子们的提问,在活动中,教师为孩子们的聪明鼓掌;在图书楼组织孩子们看书、选书时,教师为孩子们的认真而会心一笑;到郊外踏青时,教师积极肯定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5]

#

我校新的评价体系由封闭、单一、以综合试卷为“高低”的期末评价,转变为开放、多元化的发展性评价,不仅给了学生更多的展示自我的空间和不断进步的机会,也让教学过程充满乐趣,激发了教师的积极性。

#

3. 将评估融入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 #

学生遇到问题并不奇怪,但老师处理问题的方式因人而异。如果是简单的问题,我们的老师一般会引导学生自己想办法解决。如果是有一定难度的问题,我们一般会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并在解决的过程中给予适当的评价、引导和指导。遇到问题不急于给学生答案已经成为老师的自觉行为。 #

当学生遇到问题时,单纯地找到答案并不代表教学任务已经完成。学生想出答案后,我们的老师往往不是简单地说“对”或“错”南山实验小学,而是因势利导,引导孩子学会用脑子思考。[7]这样不仅创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也让学生意识到了“问题”。 #

实践证明,这种学评相结合的教学过程,不仅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点燃学生心中的智慧之火、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而且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的深入学习,优化了学习过程。

#

4.让学生成为评价的主体

#

过去,人们往往认为评价是教师的专属领域。但无论从理论上还是实践上,学生都应是评价的主体。在我们学校,在教师的允许和帮助下,孩子们已经养成了自我评价的习惯,能够客观地进行自我评价,对同学之间的相互评价也更加积极。 #

例如,在班长主持的“班级最佳”活动中(包括最具想象力的学生、最有思想的学生、最帅的男生等),学生们首先自我评价,然后互相评价,最后每个孩子都能得到体现自身优势的“最佳”。通过这样的自我评价,每个孩子不仅可以找到自己最自豪的地方,还可以学会真诚地欣赏和赞美别人。

#

5. 将信息技术应用于评估过程

#

我校利用信息化设备优势,自主研发电子成长记录包,以动态的图像、照片、表格、作品等形式,记录、展示学生成长进步的过程。

#

我们不仅将老师提供的评价标准、评价反馈表等放到评价栏,让学生下载填写、上传到自己的成长包里,还允许学生随时将自己的作业、证书、作文等展示在网上。我们不仅将古诗朗诵比赛、口语测试等与评价相关的过程记录下来,放在网上,让学生和家长随时观看,甚至远在内地的亲人也可以随时看到,还要求家长将自己对学生表现的评价放在网上。在学生和家长评价的同时,老师根据学生作品集的信息质量和数量,定期对孩子进行鼓励。 #

将信息技术运用到评估过程中,不仅赋予学生更多的自主权,激发他们关注自己、关注他人;不仅使家长能够更全面地了解孩子的进步,也让他们有更多机会参与评估,从而实现家校互动。 #

责编:admin 返回顶部  打印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友情链接网站声明网站地图广告服务帮助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