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网校是美国纳斯达克上市企业欢聚时代(NASDAQ:YY)旗下品牌 |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建筑人才培训合作单位
您现在的位置在: > 财会考试 > 注册会计师 > 考试动态 >

年又逢“史上最难考研季”

2024-05-17 来源:网络 作者:佚名

今年,考研考生人数达到了前所未有的290万人。 飙升的淘汰率创下了申请录取比的新纪录。 考研热情迅速高涨的背后,社会压力和个人需求交织在一起。 提高学历、增加就业权重、逃避成长焦虑……怀着不同的目的,有的人成功逃离苦海,登陆岸边,有的人却失败了。 在社会转型时期,在大学生考研热情的背后,我们可以看到年轻人对专业提升、不断提升自我价值的渴望,也可以看到一丝无奈和焦虑。他们在就业压力下“延迟”进入社会。 #

竞争激烈,考研考生人数创十年来之最 #

第一次尝试失败后,南京孝庄学院大四学生朱欣决定不再尝试第二次,而是找工作积累经验。

#

四月是一年中最美的月份。 走在路上,看着柳树的嫩芽和色彩斑斓的花朵,朱欣努力克服考研失败的心情。 #

备考的半年时间里,朱鑫放弃了一切社交娱乐活动,开启了“魔鬼训练”模式。 早上9点,她背着书包准时来到自习室,一坐就是一整天。 中午,累了就躺在桌子上休息一会儿,晚上11点,她伴着闪烁的灯光回到宿舍,又继续学习一个小时。

#

朱欣考研的目标是考入985或211大学。 “我们学校在就业市场上竞争力有限,希望通过考研提升自己。” 考试前,她充满信心第一考试网,相信自己一定能通过。 但成绩公布后,她却没有过线。 她感到沮丧、不愿意接受、嫉妒别人的好消息、对未来感到迷茫……百感交集。 #

在考研圈子里,第一次考研被称为“战一”,第二次、第三次被称为“战二”和“战三”。 由于考研期间的高强度学习,朱欣错过了很多大型招聘会,找工作也遇到了困难。 中国教育在线发布的《2023年全国研究生招生调查报告》显示,2023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人数强劲增长,达到290万人,较上年猛增52万人,增长21.8%,成为是近10年来增幅最大的一年,也创研究生复课40年来新高。 就南京而言,各报到点网上申请研究生的数量有所增加。 南京市招生办报名点网上报名人数超过25000人,比上年增长约20%。 #

虽然考研报考人数逐年增加,但报考人数与录取人数之比却创10年来新低。 今年全国招生人数约为72万人,至少有200万人将被无情淘汰。 这意味着,在这场考研之战中,大多数人只是为了同一个名次而奔波。 #

“我们宿舍有四个人,其中三个选择了考研,还有一个通过了家乡的公务员考试。” 朱女士是南京财经大学的一名大四学生。 去年,他多次前往人才市场,每次找到自己中意的招聘单位,都被“研究生学历”的门槛挡住。 求职的障碍迫使他决定加入考研大军。 同宿舍考研的张女士还有一个原因,“有时候觉得自己还不够成熟,似乎还没有准备好进入社会。” #

寻找更好的自己,往届学员加入我们

#

《2023年全国研究生招生调查报告》显示,今年考研报考人数构成中,往届毕业生比例快速上升,达到近一半,成为考生的重要组成部分。

#

当看到自己的名字出现在北大新闻系录取名单上时,杜莹喜极而泣,感觉心里的重石终于搬开了。

#

杜莹今年30岁,已婚。 六年前,她从北京科技大学机械工程专业毕业后,留在了北京一家知名汽车公司。 工作、爱情、婚姻,杜莹的人生正沿着原来的轨迹一步步运行。 理论上来说,生孩子是下一个目标,但杜莹并不想过早地冻结自己的生活。 梦想在她心中激荡。 “闲暇时,我喜欢写一些文字,发在微信公众号上。当一名记者一直是我的梦想。” 她想改变自己的职业,她的目标是新闻业。 她把考研的想法告诉了丈夫,得到了丈夫的坚定支持。 于是,她瞒着父母辞职了,回家准备考研。

#

辞掉工作就等于毁了她的船,没有退路。 杜莹给自己制定了详细的复习计划。 考研是一场硬仗,也是一场心理战。 因为跨专业报考,杜莹在复习期间需要比常人更加努力。 随着考研的时间越来越近,她越来越感觉自己的时间不够用。 一打开书,她的脑子就晕了。 焦虑、逃避、自我否定……原本热情开朗的她变得焦躁不安。 考试前两个月,她的情绪几近崩溃。 终于有一天,杜莹无法抑制内心的情绪,抱着丈夫哭了。 之后,夫妻俩决定在国家图书馆旁边租一套房子,进行最后的冲刺复习。 在丈夫的全力支持下,杜莹从早到晚就像打了鸡血一样,泡在国家图书馆里。 终于,考研成绩公布的那天,她发了一条朋友圈:“我真幸运,第一次考研,考上了我喜欢的学校和专业。” 丈夫送给她一束鲜花,卡片上写着:我最喜欢的北大姐。 潮水般的祝贺涌向她,她说:谢谢你的坚持,谢谢你对未来的梦想。 杜莹的梦想不仅仅是获得硕士学位,她还想继续攻读博士学位,进行专业的学术研究。 #

随着社会竞争日趋激烈,不少不满现状、对未来怀有梦想的年轻人,把辞职考研视为重新选择行业、修正人生道路的机会。 #

王玉杰是东部战区总医院的神经外科医生。 她有稳定的工作和收入。 她在医学院攻读本科和硕士学位。 虽然已经有研究生学历,但工作两年后,她选择再次考研。 今年,她顺利收到南京大学会计研究生录取通知书。 #

高考时我还年轻南京财经大学研究生院,盲目选择了医生这个职业,长大后发现自己的兴趣不在这个领域,我宁愿从事金融工作。” 王玉洁考的是可以边工作边读书的研究生,但她于去年8月向公司提交了辞职报告。 很多人对她选择放弃体面工作跳出体制感到惊讶和不解。 王玉杰表示,医生的工作强度较高。 “那种状态下,我没有时间静下来看书复习,我要为自己的理想奋斗一次。” 如今,收到录取通知书后南京财经大学研究生院,王玉杰也找到了一家金融机构,重新找工作。

#

调查显示,2023年以来,招收非全日制研究生纳入国家硕士学位统一考试,是研究生数量增长的重要原因。 “就我们学校而言,兼职学生的数量每年都在稳步增加。” 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莫少群表示,2023年,教育部统一了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的考试和招生标准。 两者具有相同的考试招生政策和培养标准,其学历学位证书具有相同的法律地位和效力。 对于非全日制研究生来说,这增加了其文凭的“含金量”,也逐渐提高了社会认可度。

#

南京师范大学教授刘永昌表示,兼职模式其实更适合上班一族。 安排的很多课程都是实用性强的,可以学以致用,提高工作能力。 #

考研真的能改变你的人生吗?

#

考研已经成为很多人人生中的第二次高考,竞争激烈而残酷。 千人挤过独木桥,考研成功者加冕硕士学位的光环。 如果他们也有名校的品牌加持,在未来的求职中真的能扭转人生吗?

#

2023年1月,江苏省教育厅发布《2023年江苏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分析了2023年江苏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研究生毕业率为83.3%,年终就业率为96.7%。 本科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为88.3%,年终就业率为96.8%。 仅从数据来看,研究生的就业率并没有太大优势。 不过,江苏省高校招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相关人员表示,简单比较研究生和本科生的就业率数据并不科学。 研究生的具体就业情况还应考虑就业质量、就业方向等因素。

#

在上海一家知名传媒公司工作的袁先生非常感谢自己的研究生经历。 “如果我本科毕业就开始工作,我的起点肯定会和现在不一样。” #

由于高考成绩不佳,袁先生在南京一所三线大学攻读本科。 他一直希望通过考研为自己的人生“扭转局面”。 六年前,他“第一次尝试”失败,在南京传媒实习半年后继续“第二次尝试”。 这次,他以复试第一名的成绩考入南京大学新闻系。 袁先生觉得,考研除了提高学历之外,还可以带来很多无形的资源和财富。 “985大学有更广阔的平台、更高的视野、更多的机会。在这里,人们的视野会变得更广阔,思考问题的方式会改变,甚至人格也会得到提升。” #

然而,在某网站对考研预期回报的调查中,只有31%的人认为自己能够达到预期目标。 其中,一些来自“二线”、“三线”院校的学生,在获得名牌大学硕士学位后,发现“原来学历”是他们整个求学生涯都无法摆脱的标签。生活。 #

“蔑视之链一直存在。” 三年前,还是普通二线大学本科生的张某克服重重困难,考入了985大学研究生。 在最近的求职中,他发现雇主变得越来越“聪明”。 “用人单位会检查你的第一学位,同等条件下,他们仍然想要985名本土研究生。” 他郁闷地说:“我原本以为读985大学能让我有一个大的飞跃,没想到原来的学位却成为我们一生的缺陷。”

#

一位大型设计院负责招聘的高级工程师告诉记者,近十年来,研究生已经成为进入单位的硬性指标。 “学历虽然不能代表一切,但至少能体现一个人是否足够努力,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和勤奋的态度,这在职场中也是不可或缺的。” 但他也承认,在同等条件下,他们会根据“第一学历”来筛选人。

#

考研热潮背后的质量问题

#

面对考研社会热潮,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莫少群表示,人才是国家强盛的重要软实力。 我国正处于经济快速发展时期,社会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巨大。 研究生数量的逐年增长顺应了国家创新发展的需要。 另一方面,现在的年轻人自我提升的需求强烈,高学历可以提高自身素质和专业水平。

#

东南大学研究生招生办公室主任万敏表示:考研热的出现,让越来越多的人接受研究生教育,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和学生就业竞争力,也增强了研究生的就业竞争力。国家的人才储备和科研能力。

#

然而,考研过程中,一些过于功利的目的和“就业至上”的理论,让考试“变了”,这也引起了一些教育界人士的担忧。

#

南京一所普通二线大学大三学生刘告诉记者,学校已经号召大家加入考研队伍,甚至还专门召开了考研动员会。 会上,学校领导宣布设立考研专用教室,并实行实名分配制度。 教室环境良好,配备空调,力求为考研学生提供最好的后勤保障。 一位教育业内人士透露:“越是普通的学校,考研的热情越高。因为考研可以帮助‘普通大学’解决就业率问题,但这也导致一些大学总是把重点放在‘考研’上。”教学中“考试”,学生没有接受系统的本科教育,导致部分学生在本科阶段学术能力严重缺乏。 #

那些无意学术研究、只关心就业的人,与大学招生的初衷是背道而驰的。 “研究生教育是本科后教育,是精英教育。在英国、美国等发达国家,对学术研究感兴趣的大学生会选择攻读硕士或博士学位,但在中国,很多大学毕业生读硕士只是为了找到一份好工作,逃避就业压力,这种功利性的考研显然无法筛选出值得培养的学术研究人才。” 南京财经大学新闻系教授朱云有些担忧地说道。 她认为,如果“功利主义”较强的学生考上研究生后对学术研究不感兴趣,就会增加导师的指导负担和培训成本,对本已紧张的导师资源来说是一种浪费。 她建议广大同学在本科阶段坚持扎实基础、宽口径、实践学习,根据自己的学习兴趣和科研能力考虑是否考研。 一旦选择考研,就应该了解自己的优势,明确自己的定位,选择适合自己的学校和专业。 #

河海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新闻与传播系教授张杰认为,考研选拔机制仍采用传统的“一考决定一生”模式,有待优化。 “高校在选拔研究生时,看重的是学术能力和综合素质,以及有学术热情的人。但现在有些学生靠死记硬背取得高分,却缺乏沟通表达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 ”。 他觉得考研大军中的一些年轻人只是盲目跟风,不清楚自己的定位和目标。 “如果你没有学术梦想和相应的科研能力,只是想逃避就业,把考研当作暂时的避风港,那么即使读研也会感到很痛苦。” 他建议同学们根据个人兴趣、就业环境、未来发展等方面,充分考虑读研的必要性。

#

2023年考研即将结束,2023年考研大军又来了。

#

“距离南京师范大学2023年考研还有240天。” 南京晓庄学院大三学生小薇的办公桌上贴着一张写着这句话的纸条。 她想申请南京师范大学新闻学研究生课程。 虽然这所学校的报考率很低,但她还是想尝试一下。 “当我想到考研的不是我一个,奋斗的不是我一个时,我就充满了动力。不管怎么样,考研这条路我都要尝试一次,所以以免给我的人生留下遗憾。” 她说。 (应受访者要求,部分人物为化名)(记者王辉)

#

责编:admin 返回顶部  打印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友情链接网站声明网站地图广告服务帮助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