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义市第一中学从中心城区南迁至南部新城兴办独立高中

学校坐落于遵义市南部新城美丽的桃溪河畔。 总占地面积近260亩,现有建筑面积5万多平方米。 教学区、办公区、生活区、体育活动区等功能区划分合理,设施齐全。 是目前遵义市公立中学中规模最大的全封闭、全寄宿高中,也是环境优美的学校之一。
#
近年来,学校投入大量资金改善办学条件。 配备多媒体电子白板、通用技术教室、理化生物实验室、电子录音室、塑胶运动场等现代化教育教学设施,为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创造了优良条件。 。 2014年,学校改扩建校园(高中部),计划投资2.2亿元。 建筑面积近26000平方米,包括教学楼、实验楼、综合楼、食堂、宿舍等,以及体育活动区、休闲阅读区。 。 目前,项目主体建筑已竣工,教学楼、宿舍楼已投入使用。 #
学校现有70个教学班,学生3902人。 与2004年南迁前的12个教学班、670余名学生相比,增加了近6倍,为高中教育的普及做出了巨大贡献。
遵义一中从中心城区南迁,在南部新城建立独立高中。 感谢遵义市委、市政府和红花岗区委、区政府的高度重视,加之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和广大家长的鼎力支持,感谢大家的信任在全体师生的带领和辛勤努力下,学校取得了不平凡的跨越式发展。 发展形势翻天覆地、前所未有。 到2023年,我校将申报省一流示范高中。 届时,我校的发展进步和对我市地方经济社会的贡献将更加无限。 #
学院
#
学校现有教职工285人,其中专任教师281人,特级教师3人,高级教师96人,中级教师90人,省市骨干教师14人,市管理专家1人,市名师4人。 多人担任市、区各学科教学研究会的会长、副会长、秘书长。 全体教师爱岗敬业,刻苦学习,无私奉献,在学生和社会中享有良好的声誉。
#
办学理念 #
我校紧紧围绕“全封闭寄宿制模式”的办学特点,在新的历史时期大胆探索。 通过十二年的办学实践,提炼出较为系统、科学的学校管理理论。
我校的办学宗旨是“促进师生发展,培养合格人才,努力让人民满意”。 办学目标是“建设省内一流、知名、有特色的示范性高中”。 办学理念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发展、个性发展、全面发展、自主发展、和谐发展”,校训是“博学、敬业、求实、创新”,校风是“团结、和谐、尊德、向上”,教风是“爱岗敬业、热爱学生、勤学善教”。 学风是“勤奋、自强、慎思、礼尚”。 着力打造“封闭管理、彰显效益、科技创新开发能力”的办学特色。 #
目前,学校在管理方面已初步实现“制度化管理与人性化管理相结合”。 而且,通过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制度建设,精细化管理日趋有效,逐步实现了“精细化管理要出结果”的目标。 管理目标。
学校荣誉 #
自2007年第一批南下高考学生毕业以来,高考成绩逐年进步:2008年以来荣获遵义市教育教学质量奖(一类)多次遵义市第一高级中学,各学科荣获遵义市教学质量奖。 团队奖。 近年来,龚辰、孟松、叶伟、廖谢、张乐、姚璐、聂青青、邓晓月等多名学生考入清华大学、北京大学。
我校高度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并以此为基础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为此,我校成立了众多的学生社团。 社团成立和管理的基本情况是:学生自行申报——向校团委提交相关文件——校团委审核批准——校团委负责日常管理。
#
目前,我校已建立街舞社、动漫社、科普社、金星慈善社等20多个社团。 日常活动以分散的方式进行,有的俱乐部每月利用课外活动来展示自己的成果。 #
学生社团活动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课外生活,极大地激发了他们的生活热情,挖掘了他们的潜力,磨炼了他们的意志,当然也培养了他们的综合素质,提高了他们的综合能力。 #
从获奖情况来看,我校学生社团及各类体育艺术队获得了不少奖项。 男女篮球队连续多年获得区级冠军和市级奖项。 2013年男足获得市第二名、省第四名。 管乐团2014年荣获市二等奖,2023年荣获市一等奖(第一名)。
在“以特色求生存、以特色促课程改革、以特色提高质量、以特色促发展”的新办学理念指导下遵义市第一高级中学,我校视“封闭管理彰显效益、科技创新发展能力”作为学校的特色。 经过全体师生的努力奋斗,取得了极其显着的成绩。
2009年以来,学校组织学生参加各类科技竞赛,获奖339项,学生获奖576人次,其中国家级特等奖1项,一等奖20项,二等奖31项,省级一等奖50余项。 、市、区级一等奖100余项。 学校两次荣获全国先进集体奖,三次荣获省级先进集体奖。 6名导师获省级、国家级先进奖。 他们经常受邀到省内外大学、中学讲学。 多次承担省、市科技培训。 在国家核心刊物上发表多篇科技论文,发表学生科技活动图片。 入选《中国科技教育》杂志2011年第11期封面。 科技创新特色学校创建以来,我校科技教育获奖数量之多、水平之高,在全市、全省乃至全国都是罕见的。 我们接待了来自全国各地学校的许多来访。 在科技教育方面,真正成为全省乃至全国的窗口学校。
2023年取得重大突破,邓晓月在第十五届“明日小科学家”颁奖活动中荣获贵州省一等奖,郑方瑞、付鹏在第十五届全国机器人大赛中荣获贵州省一等奖。 奖品。
历史
#
遵义第一中学始建于1938年,前身为私立澄城中学。 学校位于遵义市中心顶口桃源山。 1951年,市主学校,合并豫章、玉溪两所私立学校,正式更名为“国立遵义第一中学”。 早在1980年,学校就被确定为贵州省第一批重点中学(县级)之一(黔发[1980]162号)。 1986年被确定为国家政治理论课改革实验学校。 1996年入选国家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 2001年被评选为团中央“全国素质教育拓展学校”。 2003年1月被评为“省级示范学校”。 2004年秋季开始,高中部逐步迁往遵义市南部新城。2007年秋季,初高中分离,高中部并入遵义市田家滨中学并更名为“遵义市第一高级中学(遵义田家滨中学)”。2013年11月,遵义市人民政府将我校升格为副县级单位。2023年12月,遵义市统一对市区中小学进行编号,并将我校更名为“遵义市第一中学”。 #
南迁以来,学校发展迅速,进步突飞猛进,实现了历史性跨越。 2008年以来多次荣获遵义市教育教学质量奖(一类)。 曾被红花港区委、区政府授予“三等功集体”和“集体表彰”一次,并荣获遵义市“先进集体奖”一次。 曾获“先进校”称号。 作为省级示范高中,近年来,学校先后荣获“省新课程改革示范学校”、“贵州省科技教育先进学校”、“贵州省科普工作先进集体”等称号。 ”、“贵州省青少年科技教育特色学校”、“全国科技体育传统学校”等荣誉。2023年2月,遵义市教育局重组普通高中教育集团,确定我校为第四教育集团的“龙头学校”。
作为一所老牌重点高中,遵义一中在近80年的辉煌历程中,为民族振兴和地方经济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尤其是在国家大力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更体现了学校素质教育的有效性。 科技特色教育走在全省前列,成为国家窗口学校,为历史名城的基础教育赢得了极其宝贵的声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