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笔译只准备了半个月,所以也没啥特别具体的经验分享

今天CATTI出分,虽然已经过了两个月,耐不住好奇和激动还是十点就查了成绩。查完结果之后,心情非常一言难尽,那就是:三口我准备了70天(十周),三笔准备了两周(半个月)。结果三笔过了,三口的实务挂科了。所以本来已经写好的口译备考经验分享也没有资格推送给大家了。
但是由于我笔译只准备了半个月,所以也没啥特别具体的经验分享给大家,你们就看着参考一下吧。 #
三级笔译我的分数是:综合(71分)、实务(66分)。 #
我备考用到的参考书籍:
1、 《十二天突破英汉翻译》 武峰 编著 #
对,只有这一本- - 我买了官方的实务和综合的两本教程。综合教程全程没有碰过,实务教程翻了第一篇翻译,然后再也没有翻开过。 #
实务部分带的字典:
新世纪汉英大辞典
陆谷孙的英汉大辞典 #
我的英语水平:
16年过的BEC高级 #
17年过的中级口译、高级口译(笔试)
#
六级优秀 #
三级笔译和我上述说的考试没啥可比性,但如果按照我的日程来备考的,我希望你至少六级考到了500分以上,英语水平比较出色。 #
因为我个人认为catti三笔考试题型,六级没到500分的同学,都是属于基本功有问题的。什么是基本功?(语法和词汇),或者是(听力和阅读上有硬伤的)。
#
因为备考只有半个月的时间,于此同时我当时一门心思扑在口译上。留给笔译也没有多少时间,所以所有的晚课,都变成了我的翻译自习课。我基本都在写翻译、修改翻译、总结翻译时出现的问题。
#
综合部分:
第一天我做了套综合的真题,对了答案70加,感觉不是很难,然后最后一天又拿出一套综合的真题,找题感。对了答案依旧70几分。 #
对,我综合一共就做了两套卷子,了解了下题型,练了一下手感。
#
实务部分:
#
拿出《十二天突破英汉翻译》,一共十二天帮你分配好的,我就花了十二天看书,做翻译课后练习,校对答案。思考为什么他翻得比我好。
因为备考时间非常短暂,我也不信鸡汤,拿起题目来动手翻是+思考是最重要的。千万不要盯着原文和译文在那里光看,这叫翻译赏析,不叫笔译实务OK?《十二天》里每天的课后练习都要动手翻,这本书讲的浅显易懂,非常适合翻译新手。 #
《十二天》翻完,就已经过了12天了,然后我们还有三天干什么呢?我们开始做真题! #
政府报告没时间也就别看了,真的。虽然有可能中译英会考原文,但是花在政府报告上的时间不如去做真题。
最后三天,我一共做了三套真题。订正加校对,一天基本要花五个小时在这上面。如果你觉得时间长,那你备考战线就拉得长一点,比如二十天,或者一个月。又想突击,临时抱佛脚,又不愿意最后几天吃苦的。天底下没有这么美好的事情。就算真的有,凭什么轮到你? #
方法: A4纸折出三分之一,写批注和一些词汇积累。翻译写在旁边,写一段空一段,这样空的地方可以调整语序,写批注。 #
考场上,综合和我做的那两张卷子难度差不多,词汇辨析题稍微有点难度的。阅读不难。
实务,我英译中扫过去通篇并没有什么生词,查词典的时候不是很多,10次以内。 #
中译英挺多数据让你翻的,记得增长、减少这些词英语要换着花样来说。 #
不看政府工作报告的话,中国特色的一些词汇要会翻。政治类、经济类的固定表达还是要背的。
#
比如“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改革开放”“和平发展道路”“科学发展观”“通货膨胀”“贸易赤字”等等。 #
在这期间你会积累到巨多中国特色的表达,我在考前能说出“坚定不移”这四个字的5种表达。
#
一些唠叨:
在翻译中catti三笔考试题型,大家可以发现,有时候并不是自己的英语词汇量少,或者是发音多么的中式。而是没有英文思维。这背后体现的是两个国家、民族文化上的不同。 #
举个例子:她很漂亮。 #
我们都会翻成:She is . 但是老外倾向于翻成: She is a . #
这种语言的差异,往往会造成口译和笔译时,我们的词不达意。老外会告诉你,你说的不make sense. #
语言是靠积累的,这也是为什么我能两周备考通过的原因。两周突击的确可以让你通过考试,但是如果想要学好英语,投入的时间是以年计算的。给你的建议是:好好学,慢慢来。 #
备考期间肯定是比较累的,但是我也没有过的很苦。11点20收拾东西回宿舍能够听喜欢的音乐,感觉非常的充实,路上没人,还会吼两句英语,我在路上背过达西先生的告白,还有莎士比亚的 18和130。(就是那么的中二)。躺床期间也熬夜玩手机,N刷了《请回答1988》,看了《米兰达》(英音控可以去看),还有《迷雾》。周末也睡懒觉,也会不想学习,就是很普通的学渣。
不过,我大概把人生中所有的胜负欲、好胜心、以及对于某一学科的热爱都花在了英语上,别的时候我宛若智障。现实中我是一个做事很拖沓的人,也比较随性散漫- -。
#
事实上,无论你对这门学科有多热爱和喜欢,一旦投入到长时间学习中,就是枯燥、无聊、乏味的。而喜欢的代价,就是忍受这些所有的不适。 #
语言学习,从来都不是一个“按资排辈”的地方,在上海这样的地方,上外附中初高中生通过高级口译的也不在少数,在学习过程中我也越发了解到自己的不足之处,希望未来也能不局限于此,一直努力下去。
最后希望大家都可以实力配得上野心,结果对得起付出。
#
这是我能想到最好的祝福。
#
Work hard in ; let be your nois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