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成人高考大学语文预测试卷5

参考答案
#
一、选择题
1.D 2.C 3.A 4.C 5.B 6.A 7.B #
8.A 9.D 10.D 11.C 12.A 13.D 14.D #
15.B
#
二、填空题 #
16.动词 17.孟子 18.飞鸟相与还 #
19.空山新雨后 20.两朝开济老臣心 21.梁启超
22.无韵之《离骚》 23.总是离人泪 24.环境 25.国别 #
三、词语解释题 #
26.恐惧 27.通“馐”,佳肴 28.开花 #
29.凶年,年成不好 30.通“墟”,居住的地方 31.做王,称王 #
32.居室 33.丝绳断开 34.大概,大略 35.下,下雪 #
四、翻译题 #
36.这样称呼我本来就合适。
37.观众于是都向西看并赞叹。
38.借武器给敌寇,送粮食结盗贼。 #
39.把它通过文章传递下去,并为后代人所取法。 #
40.便完善德政教化使他们归顺。 #
五、简答题 #
41.连锁推理的方法:以前面几句得出的结论为前提推出新的结论,再以新的结论为前提推出更新的结论。 #
42.本文记叙了河伯与海若(海神)的对话。文章的主旨是,在无限广大的宇宙中,个人的认识和作用是十分有限的。它启迪我们学无止境,应努力进取。
43.本文是作者在“百日维新”失败后不久写的。其动机是借此勉励处于逆境的同仁,不要因一时的受挫而灰心,应努力克服困难,继续前进。中心思想是:有毅力者成,反是者败。
#
44.“他”指寻路者,即一代进步的知识分子。本文运用了象征的手法。
45.最后两句是:“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作者把抽象的愁思比做满江春水,使其物化,形象可感;而且以一江春水喻愁,表明其愁既多且深;江水东流,永不停息,以此喻愁,使人感到这愁绪连绵不断无尽时。
六、分析题
46.分两部分。第一部分论证不却众庶、广罗人才方能取得事业成功的道理;第二部分论证驱逐客卿就是损害自己帮助敌国的道理。
#
47.第一部分是正面论证,第二部分是反面论证。
48.主要采用排比、比喻、对偶等修辞手法。 #
49.“乌鹊”喻指贤才,“山不厌高,水不厌深”比喻明主不厌贤才之多,求贤若渴。 #
50.用周公“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的典故,是以周公自比,以周公礼贤下士的精神自励。
51.表达了曹操急于招纳贤才,建功立业的心情。 #
52.作品所描写的是一个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国。此时,古老的传统文明已被西方现代物质文明所冲击,帝国主义的侵略打开了中国的大门,而封建传统却并未消失。 #
53.这段文字写出了人物活动的社会环境,对于描写沙子龙这样一个昔日的武术界权威的悲剧现状,起到了很好的烘托作用。 #
54.为子孙着想,希望自己造就的这份家业,能为子孙后代长久地安排一种舒适的生活,希望自己创立的家庭制度和自己遵循的封建礼教,能够得到子孙后代的继承。
55.(1)这个封建家庭已经摧残了许多年轻可爱的生命,祖辈的遗产已经破坏了许多美好纯洁的心灵,“长宜子孙”这个遗训只能断送有为的青年。(2)封建家庭里的青年,如果没有生活的技能,即使有了万贯家产,也不能拯救自己被毁灭的命运。(3)一个有为的青年,应该走出家庭,到广大的外面世界去寻找光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