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永浩再创业,AR 赛道能否成为行业新宠?

6月13日,罗永浩发文告别社交平台,并解释了自己的下一步行动:“‘真实回归’即将结束,我想再次创业。这一次,是一家AR技术公司”。至于选择AR的原因,罗永浩表示,他和他的合作伙伴都认为AR是下一代计算平台。 #
亿欧之前在文章中提到,相比VR,AR更注重虚拟与现实的交互,可以广泛应用于移动场景,是消费市场的一匹黑马。虽然目前AR主要面向B端,但随着技术和生态的成熟,AR最终将成长为C端市场的千亿赛道。
面对巨大的蛋糕,罗永浩表明自己已经做好了准备。按照他的创业蓝图,未来3-5年,罗永浩和合伙人将带领数百人、上千人的团队,率先做出代表性的AR硬件和操作系统,争夺未来的领导权——一代计算平台产业。 。
然而,做好准备并不一定意味着你就安全了。前景广阔的AR赛道依然笼罩着太多迷雾,迫使所有创业者如履薄冰。罗永浩也坦言,要实现自己的梦想,自己很可能会“九死一生”,因此他还准备了B计划和C计划。
可以肯定的是,无论罗永浩的创业之旅成功还是失败,都将为国内AR行业的发展带来积极意义。
#
选择:下一代计算平台 #
罗永浩之所以选择AR创业,是因为他相信AR是下一代计算平台。 #
VR、AR、MR、XR……很多人对这些新技术概念还比较陌生。 VR( )虚拟现实,是一种通过图像、声音、视频、3D模型等虚拟信息,给人以环境沉浸感的技术。它的孪生AR(增强现实)可以进一步将这种虚拟信息叠加到现实世界上。 #
VR硬件目前正在从一项流行技术转变为日常消费电子产品。在电商平台上,支持社交、观影、游戏等娱乐功能的VR耳机和一体机已经司空见惯。 #
虽然AR硬件还没有在消费市场普及,但得益于一些开发者工具,很多AR应用已经通过手机连接了我们的生活,比如社交软件上的AR识别、AR滤镜等功能。 #
对VR和AR有了一定的了解后,MR(混合现实)和XR(扩展现实)就更容易理解了。前者可以说是VR和AR的结合体,而后者则是VR、AR、MR三种技术的统称。 #
在罗永浩眼中,“下一代计算平台”的称号必须有数十亿的销售额支撑。但由于技术和生态尚不成熟,目前整个AR硬件的市场规模还处于起步阶段。相反,VR硬件已经进入放量阶段,红利期即将到来。
IDC数据显示,2023年全球VR/AR终端硬件出货量将达到1123万台,同比增长92.1%。其中,VR终端硬件出货量达到1095万台,而AR终端硬件出货量仅为28万台。 #
为什么不选择目前流行的VR赛道呢?罗永浩在接受采访时表示:“VR的本质更像是一个游戏机,即使它有更多的社交属性,一年卖一两亿台也应该是终点了。”
从技术上来说,VR确实更符合游戏机的概念,因为它直接向用户展示虚拟信息,提供封闭式、完全沉浸式的体验,强调用户与虚拟世界的实时交互,通常是在室内场景中。使用。
另一方面,AR技术将虚拟信息叠加在真实场景上,创造增强现实体验。它更注重基于现实世界的实时交互,可以广泛应用于移动场景。 #
固有的差异决定了AR在消费市场的潜力远大于VR。罗永浩表示,AR是下一代计算平台,已经成为科技界的共识。
#
据亿欧智库《2023年中国VR/AR产业研究报告》测算,2023-2025年中国AR终端硬件出货量将保持年均复合增长率103.4%,远高于VR设备。预计到2025年,中国AR终端硬件出货量将达到2088万台。与此同时,国内AR终端硬件的市场规模也将增长,达到1253亿元。 #
来源:亿欧智库
#
机会:时间和资源
#
进入AR行业,罗永浩将与他向往的“子公司”苹果擦肩而过。
#
苹果正在开发AR设备,这是科技圈众所周知的“秘密”。虽然还没有新产品的踪迹,但相关信息却不胫而走。目前整个消费市场都缺乏一款让人满意的AR眼镜,因此大家都对苹果的产品翘首以待。 #
最新消息显示,苹果的AR/MR耳机预计将于2023年正式推出,另一款更薄更轻的AR眼镜将于2024年底发布。
#
不过,在罗永浩看来,苹果虽然会在硬件或者技术上做出一些令世人望尘莫及的指标,但其产品创新能力已经大不如前。
#
苹果并不是目前唯一一家部署AR的海外巨头。谷歌、微软等知名科技公司也一直在这一领域紧锣密鼓地发力。其中,谷歌早在2012年就发布了首款AR眼镜,今年5月的开发者大会上也展示了第二代产品;而微软分别于2023年和2023年推出了两代AR/MR。耳机。 #
来源:互联网
国内传统手机厂商也盯上了这一新的硬件赛道。包括华米OV在内的各大手机厂商目前都在紧锣密鼓地准备自己的产品。多项专利和概念产品已推出,量产产品也已上市。例如,OPPO去年底发布了单目AR眼镜。 #
国内AR初创企业不容小觑。不少硬件厂商在B端市场已初具规模,并正在加强在C端市场的影响力。就在上个月,雷鸟创新、映目科技、Rokid、Nreal等AR新势力都有新品上市。
值得一提的是,这些公司近两年都获得了强劲的资本注入。顺着投资线索可以看出,阿里巴巴、腾讯等互联网巨头也通过另一种方式进入该市场2024年罗永浩2024,为未来拓展AR生态做好准备。做好准备。 #
由于VR和AR硬件在显示、计算、交互等方面拥有很多底层共性技术,因此VR领域的不少企业也是AR创业者的潜在竞争对手,时机成熟时很可能挤入赛道。
#
以VR巨头Meta为例。在拥有全球销量第一的VR硬件品牌的前提下,Meta也将AR眼镜提上了日程。据外媒报道,Meta计划在未来6年内推出至少4个不同版本的AR眼镜,第一代产品将于2024年之前推出。 #
这意味着目前具有相当市场影响力的Pico、爱奇艺、大鹏等国内VR硬件厂商未来极有可能成为AR赛道上的参赛者。
#
面对周边郊区多基地的产业格局,罗永浩分析,自己的机会在于时间窗口和团队资源。
#
这是关于发挥带头作用。据罗永浩推测,AR的大规模商业化还需要3-5年的时间。目前科技巨头和手机厂商由于种种原因基本上还没有将全部精力投入到AR上,短期内不会入局。可能要到距离该时间点较近1-2年才会推出收费。
#
接下来就是争夺团队资源了。罗永浩表示,AR软硬件工程量巨大,至少需要数百、数千人的团队开发三到五年才能做出消费级产品。目前,全球几乎所有的AR初创公司都拥有一到两百人的团队。 #
“有长期成就、资源好的科技巨头一般没有太多的创新能力,而小而创新的团队一般没有足够的资源来完成大型项目。因此,我们有较强的创新能力和综合资源。和团队那些比同领域大多数初创公司好几个水平的公司将会有更大的机会。”罗永浩在接受采访时总结道。 #
方案:硬件+操作系统
与坚果手机+OS一样,罗永浩的AR商业计划仍然从硬件和操作系统(OS)两部分开始。
在硬件产品方面,罗永浩目前还没有计划透露具体想法。不过他表示,目前整个行业的硬件水平还无法成功大规模商业化。因此,硬件团队的计划是在三到五年内每年开发一款工程机。原则上不会对外出售,仅用于内部开发。 #
XR报告显示,今年第一季度,全球AR眼镜出货量为8.2万副,同比增长39%。其中,主要产品仍是微软、爱普生等品牌的B端硬件,而Rokid、Nreal、OPPO等公司的消费类产品各只售出几千台。 #
亿欧发现,目前市面上的To B AR眼镜在显示、计算等参数方面都取得了及格分数,但在功耗、发热、重量、续航等方面还无法满足消费级需求。许多To C产品降低了硬件配置和性能,以在消费级应用场景中提供舒适便捷的体验。
#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推出消费级AR硬件的厂商大多是初创企业。罗永浩表示,初创公司可能出于多种原因出售产品。锤子科技当年还通过发布不太完整的产品筹集了第二轮融资。不过,这次创业,不会有类似的需求和问题。 #
参考智能手机,AR时代的操作系统也将衍生出自己的生态。目前,大多数AR厂商都在基于开源的系统深度定制操作系统,而微软、苹果等科技巨头则选择了自研之路。此外,华为研发的分布式鸿蒙系统未来也将支持AR硬件。
在操作系统层面,罗永浩的目标是在下一代计算平台上打造类似于手机系统的影响力。罗永浩对软件团队的安排是在??未来几年内完成消费级AR产品所需的所有内置软件,以及重构大量底层设计的操作系统。在他看来,这将成为他们的核心竞争力。
罗永浩认为,由于起步较晚,手机时代的OS只能在成熟的系统上添砖加瓦,很容易被复制。在AR时代,每个人都在新的白皮书上绘图,因此完成大量代码本身就是一种护城河。 #
“我们希望在 AR 时代成为第一个在 2007 年做出类似 +iOS 的公司,并在下一个平台上成为像苹果这样的公司。”罗永浩在接受采访时说道。 #
不过,罗永浩对于实现这一目标并没有足够的信心,甚至将未来形容为“九死一生”,因为实现这一目标不仅需要产品,还需要公司资源。如果A计划失败,未来他还会考虑B计划,被大厂收购,或者C计划,放弃操作系统,只做硬件厂商。
#
AR赛道上的赛车没有公平性。创业团队一次只能迈出一步,而科技巨头旗下的部门却是在巨人的肩膀上赛跑。即使起步缓慢2024年罗永浩2024,他们也大概率会凭借扎实的技术基础完成比赛。反击。 #
从目前的技术格局来看,不少海外科技巨头的专利实力已经全面领先国内。据日经新闻最新报告显示,全球AR/VR相关技术专利格局中,微软专利竞争力排名第一,其次是Magic Leap、索尼、苹果、Meta、谷歌。 #
对于一切都要从头开始的罗永浩来说,AR创业的技术积累任重而道远,注定要烧钱无数。在选择不对外销售消费级硬件的前提下,除了融资之外,罗永浩还准备了两条融资渠道。 #
罗永浩表示,一方面,AR软件和VR软件的代码复用率较高,因此未来开发的一些AR软件和应用会首先移植到VR平台上来盈利;另一方面,特定用途的垂直AR设备技术目前相对成熟,完全有可能在2-3年内实现商业化。这个过程也会带来收入。
写在最后
作为备受关注的人物,罗永浩选择AR赛道再次创业,引起了科技圈的广泛讨论。然而,包括他自己在内,没有人对这件事的结局抱有信心,他“行业暗灯”的称号也被多次提及。 #
但有消息称罗永浩已成功找到投资人,VC看好他屡战屡败的经历。
罗永浩在采访中还表示,AR是他“真正感兴趣并愿意投入余生的一个方向”。所以尽管未来不明朗,他还是选择毅然前行。这让我想起屈原在《离骚》中的名言:“吾心尚存,虽死九次,仍无悔”。
罗永浩的故事也是AR赛道创业者的一个缩影。在巨头抢占市场、大厂商围剿的背景下,以罗永浩为代表的初创公司的进入将为整个AR市场注入更多活力。众多创业者的勇气、决心和革命精神是AR行业崛起的核心动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