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贷记账法:世界会计主流,你了解多少?

借贷会计的六个科目 #
会计科目是账户的名称,经济业务的发生最终都要以会计凭证为基础记入账簿。
#
1.资产会计科目结构
#
资产类账户的结构是,账户的借方记录资产的增加借贷记账法的应用,贷方记录资产的减少。如果期末资产类账户有余额,则应记在借方。 #
2.负债和所有者权益账户的结构
#
会计等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决定了负债和所有者权益账户的结构与资产账户的结构正好相反。贷方记录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增加,借方记录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减少。同样,负债与所有者权益的余额一般也应该是贷方余额。
3.成本会计科目的结构
成本科目结构与资产科目一致,内部关系也一致。即成本科目的借方记录成本的增加,贷方记录成本的减少。期末如有余额借贷记账法的应用,则应记在借方。
#
4. 损益表结构
损益会计科目包括收入科目和费用科目。收入的获得和费用的发生最终都会导致所有者权益的变动。收入的增加是增加所有者权益的因素,费用的增加是减少所有者权益的因素。 #
借贷记账的计算方法 #
试算表是指依据会计等式或复式簿记原则,对当期各科目全部记录进行汇总计算,以检验当期在某一特定日期(如会计期末)的会计处理是否正确而进行的一种特殊方法。通过试算表可以检查会计记录的正确性,找出造成会计记录不正确的原因并进行调整,从而为会计报表的编制提供准确的资料。
复式簿记法下,根据复式簿记的基本原理,试算平衡表的方法主要有两种:本期余额法和剩余余额法。
#
(一)本期余额法
本期余额法是指把所有账户的本期借方和本期贷方金额相加,用“有贷必有借,借贷相等”的记账规则来检验本期账户处理正确性的试算平衡法。试算平衡公式如下:
本期所有账户借方总额=本期所有账户贷方总额
#
(发生额是期间内动态的会计指标,反映资金的增加或减少,故又称动态平衡公式。) #
这种试算平衡法的原理是,在编制会计分录时,“凡有贷必有借,借贷相等”,在记入有关帐户并汇总后,“借贷相等”。当期余额法主要用于在处理各种帐户时,检查本期发生的经济活动的正确性。 #
(二)平衡法
#
余额法是指利用“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的平衡原则,将会计期末所有的借方和贷方余额相加,以验证会计处理正确性的试算平衡法。根据平衡时间,分为期初余额和期末余额两类。试算平衡公式如下:
#
借方全部账户期末余额=贷方全部账户期末余额
期初全部账户借方余额=期初全部账户贷方余额 #
(余额是某一时点的静态会计指标,反映资金变动的结果,故又称静态余额公式。)
平衡法的基本原理:在借贷记账法下,资产类账户的期末余额在借方,负债类和所有者权益类账户的期末余额在贷方。由于存在“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的平衡关系,所以借方各账户的期末余额合计应等于贷方各账户的期末余额合计。平衡法主要通过各种账户余额来检查和推断账户处理的正确性。
如果试算表不平衡,就说明该账户记录肯定是错误的。如果试算表平衡,就说明该账户记录基本正确,但不一定完全正确。这是因为有些错误并不影响借方和贷方的平衡。如果某项经济交易在相关账户中被重复输入、遗漏输入或记入错误的账户,则无法通过试算表发现。但试算表仍是检查账户记录是否正确的有效方法。 #
复式簿记的主要形式
借贷记账法的基本会计等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1、资金流入企业经营活动。即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同时增加。资产的增加记入相关账户的“借方”,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增加记入相关账户的“贷方”。 #
2.企业内部资金流动的业务。即资产、收入、费用之间或资产要素内部的增加或减少。资产、费用的增加、收入的减少记入相关账户的“借方”,收入的增加、资产、费用的减少记入相关账户的“贷方”。
#
3.权益转换业务。即负债、所有者权益和利润之间,或某一要素内部有增加和减少的情况。负债、所有者权益和利润的增加记入相关账户的“贷方”,利润的减少以及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减少记入相关账户的“借方”。
4、资金从企业经营活动中抽出。即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同时减少。资产的减少记入相关账户的“贷方”,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减少记入相关账户的“借方”。由此可见,每一项经营活动都要同时记入相关账户的借方和其他账户的贷方,且两边记录的金额相等。 #